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晔)3月1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的一批科研成果入选。
此次入选的“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包括:志留纪化石库揭示早期有颌脊椎动物崛起与多样性;古基因组揭示新疆五千年来人群的形成历史;超微结构揭示云南虫具有原始脊椎动物咽部骨骼;皱囊虫是早期蜕皮动物,而不是最早的后口动物;性选择促进长颈鹿类头颈部特异性演化;四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颜料加工和创新性复合工具使用;中生代昆虫关键生态行为的演化;世界首例老虎古基因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揭秘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机制;晚古生代冰室气候下的全球变暖及海洋缺氧(并列进展十);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火山作用与陆地生态系统波动影响(并列进展十)。
记者通过古生物学会获悉,此次入选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水平。比如“志留纪化石库揭示早期有颌脊椎动物崛起与多样性”,发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大量志留纪早期(兰多维列世)有颌类的两个化石库,将完整保存的有颌类化石的最早记录前推了约1100万年,展示了4.4亿年前鱼类的身体构型、牙齿发育等过去完全未知的信息,大大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的关键跃升环节。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