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陆海清 通讯员 黄春琪)赤日炎炎,暑气蒸人,在横州市那阳镇的阳光葡萄园里却是一片悠然清凉的“绿意”,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葡萄散发着浓郁的甜香,来自柳州的收购商廖先生刚刚签了三万斤的葡萄订单,这几天打算通过冷链物流全部发往浙江地区。“现在是‘阳光玫瑰’成熟的季节,各个地方的客商都有过来收购,果园也开放了农家乐采摘。”葡萄园的负责人陈兴定准备接待一个暑期体验采摘游玩的亲子游团队。
近年来,为了让乡村产业的发展提质增效,横州市通过资源集群化、旅游特色化、农产品精品化三大举措着力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把乡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让农民增收致富。
资源集群化 聚焦农业农村发展
“我们把之前零散的肉鸡养殖户集中起来,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孵化养殖,提升鸡肉品质。”广西灵龙禽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黄正楷每天都要来园区走一走,看看鸡苗的孵化情况,该公司现存栏种鸡15万套,一年孵化鸡苗1000万羽。
陶圩鸡产业示范区里的特色墙绘。陶圩镇供图
位于陶圩镇的陶圩鸡产业示范区,构建了“三区一园一中心”的总体布局,实现鸡苗孵化科学有序、种鸡养殖绿色生态、精深加工锁住鸡汁本味、电商销售“一键出鸡”,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特色发展全产业链,赋能陶圩鸡产业新发展。
横州市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际,推行党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双带”模式,依托六景工业园区、电商产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产业大招商活动,培育、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向农村地区聚集,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支持企业在生产地建设加工厂,引导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聚焦产业链发展。
同时,加快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寄递物流中转站,与邮政、圆通快递、拼多多、美团等平台合作开展农村共同配送服务,提高农村物流效率,优化农村物流体系,打通产品流通“末梢路”。目前,横州市农村物流日均配送2万件,配送时效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至7小时。
旅游特色化 推动农旅深度融合
在横州市校椅镇石井村的石井新街,洁白的茉莉花成为家家户户的“美丽墙绘”,文创商店里的茉莉香包、茉莉绣球、茉莉团扇深受游客喜爱。
游客在体验茉莉花产品手作。唐敏铭 摄
将文旅产品创新化、旅游特色化,校椅镇石井村依托极萃园、世界茉莉花品种园、茉莉天香广场、茉莉小镇、茉莉花交易市场等茉莉花产业项目聚集优势,借助产业资源优势条件,积极寻求与文创企业合作,设计开发茉莉茶枕、茉莉抱枕、茉莉平面香包、茉莉绣球香包等产品,进一步延长文旅产业链,提升效益。在产业的带动下,石井村休闲农旅从业人员占比逐年提升,农户群众收入持续拓宽,通过开展经营服务、销售特色农副产品等,农户平均月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同时,在南乡镇竹莲村以杨梅产业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精品小田园和美丽庭院,引导农户利用自有庭院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小型采摘体验园等,带动村民增收。目前竹莲村已建成庭院式杨梅园等26处,每棵成熟的杨梅树可采摘约200斤,每亩地可种植15棵,约3000斤,每亩可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
横州市充分用好、用活乡村振兴项目,鼓励乡村充分挖掘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等资源,积极盘活农户房前屋后及院落闲散空间资源,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带头、以点带面大力发展不同类型、多种经营模式的庭院经济,为乡村产业注入发展新活力。
农产品精品化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今年的西瓜节非常热闹,也办得很有创意,看到很多主播过来帮我们瓜农卖瓜,心里很开心。”马岭镇的西瓜种植户谢子裕正想和别的瓜农交流一下种瓜经验。第二届马岭西瓜文化节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吸引了四方游客齐聚马岭,共享瓜果丰收喜悦,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打出“马岭西瓜”的响亮招牌。
马岭西瓜文化节上特色西瓜雕花展示。马岭镇供图
近年来,横州市以推广“党建+特色农业产业节庆”工作模式,加强横州茉莉花、甜玉米、西瓜、木瓜、畜牧、桑蚕等特色农业品牌建设,鼓励引导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节庆活动,扩大和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影响力。横州市连续成功举办世界茉莉花大会暨茉莉花文化节、甜玉米节、三红蜜柚节、圣枣节、杨梅节、春日野花集市等,茉莉花+花茶、旅游、康养等“1+9”产业集群不断壮大,2023年横州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222.15亿元,横州茉莉花茶位列全国区域品牌第17名、位居广西第一。
同时,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中心的优势资源,积极构建网络营销新局面。开展一百天的主播培训、孵化与支持,不断吸引、鼓励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探索农产品网络营销新模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新渠道,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数字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加强农产品的品质。以“一村一品”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强化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品质提升。推进“两品一标”认证,提高标准化、区域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基地”的一体化产业链条,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帮助农民增收。截至2023年6月,全市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42家,家庭农场17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家。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