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一枚杭州亚运会奖牌
是什么样的触感?
其廓方圆一体
代表5000年良渚文明的方形玉琮
与象征现代体育文明的圆形奖牌
完美镶嵌
其表凹凸有致
湖水涟漪山峦起伏的杭城画卷
跃然其上
今天
我们带上亚运奖牌
跟随“在杭州”栏目镜头
触摸亚运之城的文化脉动
↓↓↓
玉琮
是良渚文化中重要的礼器
杭州亚运会奖牌选取玉琮为设计表征
方圆相融
诠释着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杭州城西北良渚古城遗址
发现的精美玉器
三重城市结构和水利工程
见证了古老的稻作文明和城市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博物院陈列的玉璧
↑良渚古城遗址老虎岭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是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运火种在这里成功采集
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点亮亚运之火
奖牌绶带顶端的束扣
是京杭大运河拱宸桥意象
↑拱宸桥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
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
↑货船行驶在大运河杭州段。
古往今来
运河通达商贾云集
千年运河水流淌
珍贵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
↑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杭州市拱墅区一条传统的江南小巷里,杨崑在“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为前来研学的小学生表演昆曲《牡丹亭》选段(2019年12月11日摄)。
↑两名年轻人在杭州市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一家博物馆内学习制作油伞(2019年6月18日摄)。
↑西湖绸伞
↑杭州雅扇
↑浙派古琴
↑张小泉剪刀
↑九对新人身着大红喜服,按延续数百年的运河婚嫁传统习俗沿着大运河携手“走运”(2019年11月9日摄)。
↑由杭州歌剧舞剧院创作的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剧目《遇见大运河》在开罗歌剧院上演,对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进行了新的表达和传播(2017年11月28日摄)。
如今,这条黄金水道迎来了新故事
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通航
千年运河历久弥新
↑首批通航货船进入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驶往钱塘江(2023年7月18日摄)。
在奖牌的正面
是西湖十景中的断桥和三潭印月元素
亚运奖牌也因湖光山色取名“湖山”
↑断桥残雪
↑三潭印月景区
↑一名游客在西湖“三潭印月”景点边拍摄一元人民币上的“三潭印月”图案。
↑断桥
↑游客在杭州西湖断桥上赏月。
漫步西湖边
历史和文化在这里重叠
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处都有故事
↑雷峰塔
↑苏堤
↑涌金桥
人文景观镶嵌西湖山水
成就了这座“人间天堂”
↑岳王庙寄托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和缅怀。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作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称为白堤。
↑曲院风荷景区。南宋时,此处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
品一壶西湖龙井
撑一把西湖绸伞
穿越古今,感知古城“宋韵”
↑古装演员在西溪湿地参加宋韵花朝节水上巡游(2023年4月2日摄)。
↑西湖绸伞
↑茶农进行龙井鲜叶的手工炒青。
龙井村的茶农在采摘西湖龙井“明前茶”。
北宋诗人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今正是杭州亚运会色彩主题
传承千年的“丝绸”“杭绣”
也在亚运奖牌真丝绶带上编织新篇
得名“亚运锦”
↑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杭州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赵亦军(左)展示杭州刺绣(2012年6月8日摄)。
↑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的“2020丝绸之路周”上,演员展示丝绸服饰(2020年6月19日摄)。
↑亚运奖牌以及真丝绶带
亚运奖牌正面铭刻的会徽“潮涌”
核心元素是钱塘江和钱江潮头
600年前
黄公望为钱塘江上游富春江
留下了《富春山居图》的美好图景
↑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拍摄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如今
“两山理论”在当地生动实践
一江秀水逶迤,两岸群山叠翠
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已跃然两岸
↑富春江畔的东梓关村(2023年7月3日摄)
顺江而下来到钱塘江入海口
钱江潮涌,江河奔腾
孕育出当代杭州的弄潮儿精神
现在的杭州
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之城
更是一座活力创新之城
↑杭州滨江区互联网小镇夜景
↑将举办亚运会电竞项目比赛的杭州电竞中心。2022年,杭州市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杭州动漫游戏和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打造国际动漫之都、电竞名城。
十多天后
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杭州
这座千年古城
将以亚运之名
再次勇立潮头!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左)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
监制:赖向东 邬焕庆 兰红光 袁震宇
策划:李尕 方益波 廖宇杰 毕明明
统筹:张晨
摄影:徐昱 黄宗治 江汉翁忻旸 金立旺 赵丁喆 鞠焕宗 郑梦雨 王颂 龙巍 施健学
编辑:张晨 李尕 秦朗 李莹 许雅楠
新华社摄影部 新华社浙江分社 联合制作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