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积极防控登革热 目前未发现本地病例

登革热高发季如何预防?出现发热、皮疹等典型表现怎么办?

从源头扼杀蚊虫孳生,这些“硬招”要记牢

秋分已过,天气依然炎热,不少蚊虫继续四处出击,导致虫媒传染性疾病多发。其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近期更是被频频提及。

登革热通常起病突然,发热高达39~40℃,多持续2~7天,可伴有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及关节痛,面、颈、胸部潮红,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等,退热期可出现全身斑丘疹。部分患者可出现少量出血,如淤点、鼻出血或牙龈出血等。患登革热后,如能及时治疗,一周后可康复;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主要是带有登革热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日前,笔者从南宁市爱卫办了解到,南宁市高度重视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根据病媒生物防制的季节性特点和登革热等虫媒疾病防控趋势变化,全面开展以灭蚊防控登革热疫情为重点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和第三季度全市除“四害”统一行动,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消杀工作。此外,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态化开展蚊媒生态学监测,做好疫情传播风险评估工作,对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涉疫场所周边范围内开展发热病人搜索及排查,规范处置。同时,加强科普知识推送,开展登革热防控技术培训,对重点场所病媒生物防制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和效果评估,对存在登革热疫情传播风险的区域,及时进行风险研判和预警,调整防控措施开展消杀处理和应急监测处置,以一系列积极防控登革热的工作举措,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有效。

疾控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登革热疫苗上市,预防登革热最好的就是灭蚊和防蚊。

其中,灭蚊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虫。如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冲洗其根部。还要定期清洗积水容器,贮水的水桶、陶器、排水槽也要每5~7天清理换水一次。暂时不用的空罐子、瓶子及一次性饭盒等容易积水器皿放进有盖的垃圾箱内,以此减少蚊虫孳生地,不让蚊子持续孳生。对于室内杀灭成蚊,可采用手动喷雾器或手提式超低容量喷雾器,用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做消杀处置。

在防止蚊虫叮咬方面,可采用门窗安装防蚊网,睡觉时应挂好蚊帐。在“花蚊子”活动高峰,若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以及室外活动,应穿长袖衣裤,或用驱蚊剂喷洒在衣服或涂抹在皮肤上等方式,不让蚊子有机可乘。

专家提醒,如需前往登革热流行区,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外出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健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相关新闻

南宁积极防控登革热 目前未发现本地病例

近期将重点加强除“四害”的督查检查,对于存在风险区域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市疾控中心到青秀区开展灭蚊监测指导

为切实做好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南宁市按照《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加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和自治区工作部署,组织全市各级各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积极防控登革热的工作举措。

提前部署全面动员

南宁市爱卫办根据病媒生物防制的季节性特点和登革热等虫媒疾病防控趋势变化,要求全市全面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和第三季度全市除“四害”统一行动,并要求各级各单位要做到防病宣教先行,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第一”和“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做好“三不”——不留积水、不堆杂物、不留死角;要做到全民参与,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投身孳生地专项整治行动;要做到统一行动,全市上下从8月15日至10月30日以“周末大扫除”等形式共同参与消杀工作;要做到齐抓共管,各级各单位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灭蚊防病工作;要做到指导及时,市疾控中心、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等有关单位加强监测评估、抽检督促整改。

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市民防制科普知识宣传教育,7—8月在微信公众号“南宁疾控”共推送了6篇关于预防登革热的科普文章,总阅读人次达3.5万,篇均科普推送送达订阅用户203万,提高了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引导公众科学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的知识。南宁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在门诊、住院部、医院公众号向就诊人员推送防控登革热的宣传视频、发放宣传折页。南宁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单位充分利用本单位的LED显示屏、OA信息等方式向干部职工推送防控登革热的相关视频和知识要点,等等。

及时排查规范处置

2023年至今,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辖区疾控中心共处置多例境内外登革热输入病例和疑似病例,目前未发现本地病例。

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涉疫场所周边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开展发热病人搜索及排查、对病例的居住小区、工作单位、就诊的医疗机构和其他涉疫场所进行蚊媒密度监测并开展消杀,同时发动社区、物业对涉疫场所及沿街商铺开展健康宣教,指导居民开展防蚊灭蚊爱国卫生工作。在全市医院发热门诊开展登革热血清学监测,未发现登革热病例。

今年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15个县(市、区)、开发区开展常态化蚊媒生态学监测指导工作;每月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监测数据,每季度撰写一份南宁市病媒生物生态学监测情况通报;组织全市规范开展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及时掌握登革热伊蚊媒介伊蚊密度的动态变化,科学评估疫情传播风险,每月撰写登革热风险评估。

今年1—8月,南宁市共设置15个蚊媒监测点,登革热媒介伊蚊A类监测点5个、B类监测点10个。

良庆区组织消杀人员到公园灭蚊

从实抓好登革热防控

2023年以来,市爱卫办、各县(市、区)、开发区、各级各单位已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技术”的标准,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面清除“四害”孳生地,尤其是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地段、重点场所等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确保重点区域无活鼠、无鼠迹、无蟑迹、无蚊蝇,尤其是针对近期登革热防控趋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做好消杀灭。

其中上林县组织专业人员对蚊虫孳生地进行排查和清理,对居民区、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进行喷洒灭蚊药剂,减少了登革热传播的风险。马山县累计投入120万元开展县城区域及周鹿镇、古零镇和古寨瑶族乡等部分乡镇统一除“四害”工作,共消杀面积44万平方米。兴宁区通过聘请专业消杀公司消杀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完成286个无物业小区、老旧小区、重点公共区域,179个物业小区,140个在建工地,10个垃圾中转站,21个农贸市场,150所中小学、幼儿园,3个花鸟市场统一病媒生物防制活动。江南区全面开展夏秋季除“四害”消杀工作,有效清除城中村、工地、小区、单位、家庭及公共区域内的卫生死角、残存垃圾、无用积水等。

同时,市级单位加强督查指导,南宁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病媒防制专家随机抽查兴宁区、青秀区的公园、住宅结合监测、评估情况定期、不定期对重点场所病媒生物防制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和效果评估。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宁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等市级业务指导机构近期重点加强对各县(市、区)、开发区、各级各单位除“四害”的技术指导和督查检查,对于存在登革热疫情传播风险的区域,及时进行风险研判和预警,调整防控措施开展消杀处理和应急监测处置。

(南宁云—南宁晚报  通讯员 黄林美)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黄林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