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在北京共度中秋:“团圆的方式有千百种”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台湾青年在北京共度中秋:“团圆的方式有千百种”

“今年中秋节不但吃了月饼,还吃到故宫的文创雪糕!”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台湾青年李馥瑀一手举着故宫“脊兽”文创雪糕,一边录下视频发给台湾的亲人。“过节嘛!所以想跟家人分享我今日份的开心!”

29日,四十余位来自大陆多地高校的台湾大学生在全国台联的邀请下相聚北京,游故宫、逛天坛,共度一个特别的中秋佳节。

9月29日,四十余位来自大陆多地高校的台湾大学生相聚北京故宫,共度一个特别的中秋佳节。张杨彬 摄

微风习习,树叶渐黄。初秋时节,走在故宫红墙青砖间,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刘育宇说,这种体验让人格外惬意。“我刚到北京仅一个月,就已经爱上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传统佳节走进百年古建,会在文化上特别有归属感,仿佛一种与历史的‘团圆’。”

“在大陆不少古装剧里,中秋节都是重要情节发生的背景,比如曾经大火的《甄嬛传》《如懿传》。”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黄彦蓉是古装剧的忠实粉丝。她说,在中秋节步入故宫,是一种与历史的共振。“这是我第三次来故宫,又解锁了更多‘隐藏彩蛋’。比如御花园中的御景亭,在古时也用作皇帝与后妃中秋赏月之地,结合想象,真有一种‘穿越感’。”

是夜,云淡星稀,油黄的月亮高悬天际。多位台湾青年表示,中秋节是属于两岸同胞共同的浪漫。

“想来,在台湾印象最深的一次过中秋还是在我上小学时。”黄彦蓉回忆道,儿时在新竹老家,一家人相聚屋顶烤肉赏月,耳边是家人邻里的欢声笑语,整片大地沉浸在温柔的月光里。“如今中秋节,家人在烤肉时,会特意拍视频给我看,感觉也是一种别样的团圆方式。”

赏月、剥柚、烤肉、花灯......来自暨南大学的余承芳饶有兴致地介绍起台湾各地的中秋特色。“虽然两岸习俗各有异同,但大家对团圆的期盼是相同的。”

吃过月饼,来自暨南大学的陈纪陵与朋友相约漫步北京胡同。人声鼎沸,繁华一片,陈纪陵说,这是一个特别的夜晚,月色丰盈更胜平常。“这次活动有来自同一学校的伙伴,也认识了更多新朋友。听着周围熟悉的口音,感觉特别亲切,像是回家了一样。”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的周旭薇给远在台湾的阿公阿婆打去电话,虽然相隔两岸,但“保重身体”“万事胜意”的祝福都是一样的温暖真挚。“千里共婵娟,两岸都是我的家。团圆的方式有千百种,我与在台湾的亲人分享同一片月光,我们想着彼此、互相挂念,这也是一种团圆。”(完)

(作者:张杨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