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歌持续焕发光彩” 南宁市举办壮族歌圩传承活动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周小燕)11月22日,在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的隆安县,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结合当地“秋社”传统习俗,举办壮族歌圩传承活动,旨在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歌圩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在壮族歌圩传承活动现场,表演者进行隆安非遗项目稻草龙民俗表演。记者周小燕 摄

在一派喜庆热闹的气氛中,隆安壮族狮舞、武鸣壮族山歌、邕剧、壮族三声部民歌、南宁平话民歌、隆安壮族排歌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游客纷纷驻足观看,传统艺术的魅力在此刻得到充分展现。“很高兴能与歌手们同台演唱,还可以和众多歌友沟通交流。”南宁平话民歌自治区级传承人莫若珍说。壮族三声部民歌市级传承人温建业演唱了壮族三声部民歌,“怀着对山歌的喜爱,我从音乐教师岗位退休后申请成为市级传承人,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将继续做好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和发扬,让民歌持续焕发光彩。”

红良打铁、雁江粉利、壮族织锦、布泉壮族酸鱼、都节豆腐和壮族姜黄鸡……当天还开展了当地非遗技艺产品与美食展示展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试吃。“酸鱼是旧时对食物的一种储存方法,人们会把吃不完的鱼晒成鱼干后与玉米混合腌制,再用芭蕉叶层层包裹后密封保存,待到贵客来时才拿出来,这也成了当地人接待贵客的特色菜。”隆安布泉壮族酸鱼制作技艺传承人韦庆文表示,此次活动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周小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