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雪降温天气影响
12月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吉木乃县境内出现了疑似“闹海风”
致使多辆过往车辆被围困
经过当地民警努力营救
受困民众得以脱险
12月4日4时至14时,吉木乃县辖区S319、G219线出现风吹雪天气,风力达12级,能见度不足20米,局部积雪深度达40厘米,多辆车被困。吉木乃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秩序中队在确认无人员受伤后,迅速开始救援工作,用时3个小时,救助车辆23辆、被困群众60余人 图片来源:额敏县交警大队、额敏县气象局
#新疆多地突发闹海风#
一时间也冲上热搜
不过当我们向新疆当地气象部门求证时
在对视频和天气实况进行分析后
专业人员告诉我们
此次过程虽然同样危险
却并非“闹海风”
真正的“闹海风”是什么样的?
这次风雪过程又是如何发生的?
一起来听
阿勒泰地区气象台台长博尔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胥执强
详细分析
↓↓↓
“闹海风”上热搜?分析:这次不是
“闹海风”是新疆特有的一种天气现象,准确地说,是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独有的天气现象,是一种回流性大风,并伴有风吹雪、雪暴等现象的天气。
“闹海风一刮,天昏地又暗;雄鹰不展翅,牧人不扬鞭;人遇难回还,车遇卧路边。”说起阿勒泰地区冬季经常出没的“闹海风”的极端性,在1996年出版的《新疆通志·气象卷》中,如此形象地记载了“闹海风”发生时的情景
曾在吉木乃县气象局工作多年的胥执强也证实,“闹海风”是当地人(阿勒泰地区)的叫法。
不过,博尔楠告诉我们,无论从视频分析还是从天气实况来看,此次热搜上的天气不是“闹海风”。
真正的“闹海风”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呢?博尔楠描述:
彼时,整个新疆地区刮偏东风,新疆大部天气晴朗、气温回升。
突然,就在一个特殊的“局部地区”——吉木乃县城以东,在一个名为“闹海”的地方,在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独特的地形共同作用下,东风风速突然猛烈加强;继而在这里稳定的积雪或者新增积雪构成的特定下垫面上,狂风怒号,雪沫夹杂着碎石横飞。
蓝色虚线区域为吉木乃县 来源:百度地图 审图号:GS(2023)3206号(局部)
然若跳出风区来看,外面却艳阳高照,甚至距离风区不算太远的吉乃木县城的人们,可能都在悠然享受着升温带来的暖意。
吉木乃县城和闹海的位置 来源:百度地图 审图号:GS(2023)3206号(局部)
对比该描述,此次热搜中的“闹海风”却是另一番景象。
博尔楠介绍,阿勒泰地区气象台实况显示,受极锋锋区南压影响,从12月3日中午开始,整个阿勒泰地区自西向东出现强降雪天气过程,截至12月4日16时,阿勒泰地区最大降雪39.9毫米,新增积雪40厘米。12月3日8时至5日20时,北疆西部北部20站出现了11至12级大风天气。
回顾此次过程,强冷空气进入新疆,遇暖湿气流产生降雪;随后冷空气进一步深入新疆,导致气温快速下降,并伴有大风;最后大风刮起积雪,形成了较大范围的风吹雪。
隐藏在“仙气”背后的可怕“闹海风”
出现“闹海风”的关键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就是那个很小的区域——闹海。
该区域在吉木乃县城以东,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哈头山、马斯阔孜山、加勒哈甫山和萨吾尔山。两山之间的峡谷,就是闹海风区。博尔楠介绍,闹海地区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存在明显的“狭管效应”。
在特定环流形势,即新疆处于蒙古高压后部,受到高压脊控制,盛行东风时,狭管效应可使东风进一步加强。
此时,如果该区域刚好有稳定的积雪或者新增积雪,被强烈的东风卷起,便形成了真正的“闹海风”:风区外面艳阳高照,进入风区就是另一个世界。
从吉木乃县城人们的视角则是,当看到城南有“白烟”出现时,就知道该区域出现“闹海风”了,如果没有紧急的事情,大多会选择在家里享受冬日的温暖,而不会轻易出城。
闹海风VS白毛风 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个有些相似,但适用范围更广的概念:白毛风。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预报手册》,白毛风是内蒙古自治区群众对暴风雪天气的地方性称呼,是大风、降温并伴有降雪的天气。出现白毛风时,草原积雪,大风又把地面的雪和云中下降的雪漫天翻卷,地面和天空一片白茫茫,能见度极坏。
有关“闹海风”个例分析表明,80%的“闹海风”天气发生在吉木乃站出现小雪量级降雪天气后6小时,新增积雪在地面滞留时间短且松软, 易形成风吹雪和雪暴天气。
根据吉木乃县气象局灾害普查记录,“闹海风”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尤其在12月至次年2月出现次数较多;平均每年出现天数在8天左右,最长一次“闹海风”天气过程持续7天之久。(文章内容有删减)
作者:李志宏
本文专家:阿勒泰地区气象台台长博尔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胥执强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