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五塘镇沙平村秀平坡美丽如画。 记者黄维业 摄
广袤农村,青山如画,一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歌,正在首府南宁的田间地头奏响。
今年是南宁市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起步之年。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强首府现代农业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南宁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三农”基本盘。
做强首府现代农业产业
冬日的南宁依旧绿意盎然。在位于西乡塘区石埠街道永安村的南宁市万大农业有限公司农业种子研发和种植示范基地,绿墩节瓜、黄金一号番茄、珍珠苦瓜、黄地椒等蔬菜新品种长势喜人。科技的力量让本是春夏收获的蔬菜继续在秋冬上市。
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和农业科技的广泛运用正在催生南宁农业产业蝶变,产业优势和政策机遇叠加,也让南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今年前三季度,南宁市园林水果产量达309.02万吨,同比增长10.2%;蔬菜(含食用菌)产量549.96万吨,同比增长4.5%;肉类产量56.03万吨,同比增长5.4%;水产品产量16.9万吨,同比增长4.5%……亮眼的成绩单折射出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南宁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粮食、林产品、蔬菜、水果、畜禽、糖料蔗等优势特色产业,并积极打造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一批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服务业等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赛道,也是增加食物供给的新途径。当前,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南宁市紧盯这一发展机遇,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强化设施农业的要素保障,统筹各方面涉农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助推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助力农业强市建设。
打造现代农业品牌体系
“武鸣沃柑”是南宁响当当的农业品牌之一。10年间,武鸣沃柑种植面积从不足百亩迅速发展至如今的46万亩,武鸣区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县区。
加强品牌农业建设是南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南宁正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了“南宁火龙果”“南宁香蕉”“武鸣沃柑”“横州茉莉花”“横州茉莉花茶”“横州甜玉米”“马山黑山羊”等一批名声响亮的“邕”字号品牌,品牌农产品畅销国内外,“邕系”农产品出乡之路不断拓宽。
截至目前,南宁市成功入选广西农业品牌目录总数达82个,农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横州茉莉花茶”“武鸣沃柑”“横州茉莉花”3个地理标志品牌入围2022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单,上榜数量居全区第一。“横州茉莉花(茶)”多年蝉联广西最具价值农业品牌。
南宁市创响了一批知名农业品牌,也引育了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252家;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85个,数量均位居全区第一。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以来,南宁市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重点,通过抓实乡村环境治理、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等措施,多渠道开展乡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黑臭水体治理上,通过现场勘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治理情况进行核实,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有成效;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方面,大力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示范项目建设,推广“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农村厕所黑灰污水处理利用模式,目前已完成21个农村厕所革命示范项目建设。
如今走进南宁市大小村庄,道路干干净净,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照进了现实。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共有10136个村屯完成全域环境整治,改造“微果园”“微菜园”“微田园”和公共空间景观5.28万处,乡村环境从“清洁美”迈向“整洁美”。(记者郭少东)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