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12日发布通知称,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安排,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
当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流产品,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生活时间乃至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防止那些问题短视频、阴暗价值观,在流量、算法的加持之下被传播、被放大。我们必须强烈支持“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并希望能常抓不懈,确保网络日日清朗。网络环境鱼龙混杂,还一片清朗的网络环境,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态,给社会特别是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势在必行。
一是网络绝不是法外之地,对违规者要从严惩治!必须严惩违规平台和账号,加大处罚力度。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展示不当行为、传播错误观念等三观不正,带节奏渲染,历史虚无泛滥不少。必须严惩这些“苦情戏”里的演员、扰乱环境的水军,让他们为自己的恶劣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需多开辟举报途径,做到有举报有回应,违规有查处。封号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违法成本过低,必然造成乱象丛生。网络时代需要严格规章制度,健全网络生态安全,营造法治网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网络活力护航,让网络天地变得清新清朗,就得对触碰法律法规的短视频彻底封杀。
二是社会需要秩序,公民需要良知,网络需要清朗。网络短视频营利行为中的诸多乱象会掩盖其积极价值,无论是频频翻车的卖假货问题,还是一些头部主播被查出的逃税问题,都经不起法律的审视。若那些损害消费者权益、涉及偷税漏税的乱象不消,那“问题连着问题”迟早会点中网络短视频的死穴。网络上可以发言、评论,可以借助网络短视频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杜绝传播虚假信息、展示不当行为、传播错误观念等,特别是杜绝网络暴力,实现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网友不是法官,网络不是法庭,没有谁有资格越过法律去定别人的罪。需大力呼吁拒绝网络暴力言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杜绝网络暴力,拒绝做施暴者,不给网络戾气以生存的空间。我们要注意自己的网络言行,不在网络中带节奏,不说脏话谩骂别人,不做一些越界,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呼吁拒绝网络暴力,从我做起!中央网信办的举措给了我们方向上的指引,但最终的落实还需要每个网民的积极参与、从我做起,自觉遵守网络规范,才能共同推动网络短视频问题的整治,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
三是网络短视频越规范,发展之路越长远。网络短视频活动中涉及多元主体,存在“台前幕后”责任划分不清、“线上线下”环节错综复杂等难点,因此,不论是规范网络短视频发布行为,还是规范平台管理,都离不开跨部门协同监管长效机制。不仅网络监管的领域要不断拓展延伸,监管的手段更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拙劣的网络“苦情戏”彻底失去表演的舞台和机会。对网络短视频进行跨部门协同监管,不光是着眼于“管”,也是着眼于“引导”。该奖的奖,该惩的惩,有助于以正向激励营造更健康的网络生态。通过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发布网络短视频行为的规范性引导,绝非要点杀网络短视频行业,而是要助其走得更稳更远,最终既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积极能量,也为短视频行业在健康发展的路上开拓更大的天地。
四是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完善网络立法,依法促进互联网空间发展和繁荣对全人类都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发挥法律的警示预防作用,才能让更多人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不仅有力提升了中国互联网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今年3月份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就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期待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网络环境能够更加清朗,人类的生活能够更加美好,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法治化进程,让数字文明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