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58.1%的职场妈妈业余时间主要用于陪伴家人,占比高于职场爸爸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覃冬冬)职场妈妈的生存情况与经济社会中的性别地位密切相关。在2024年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智联招聘基于职场人调研数据、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洞察已婚已育职场女性在事业、生活中的真实境况、求职难度等,倾听她们的职场声音,了解她们的婚育观念。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胡佳胤及其团队参与本次研究,双方共同撰写《2024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职场妈妈的诉求,一同为已婚育职场女性创造平等、包容、友好的职场环境。

职场妈妈事业状况:职场负重前行,依然信心满满

超2成职场妈妈有升职信心,占比高于未婚、已婚未育女性

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在持续回暖的大环境下,职场妈妈对个人发展也怀抱信心。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认为升职“可能性较大”和“肯定会升职”的已婚已育职场女性共占比23.3%,高于未婚女性的20.4%和已婚未育女性的18.4%。这反映职场妈妈有着更强的发展自信,也可能反映出“幸存者偏差”,也即在生育后仍然留在职场中的女性本身工作意愿较强或者有着生育友好的职场环境。已婚未育女性的晋升信心最弱,可能反映了在部分企业,女性即将生育是晋升考评的“减分项”,这也使得已婚未育女性信心下降。

职场妈妈同理心更强,49%为遭受不公的同事发声

面对职场不公,拥有更多生活经历的职场妈妈表现出更强的同理心。当同事遭受职场不公时,49%的受访职场妈妈表示自己曾“站出来帮同事说话”,占比高于未婚女性的43.9%和已婚未育女性的43.2%。还有40.1%的职场妈妈“安慰同事或给予应对建议”,32.9%曾经“匿名向公司反映情况”,21.7%则“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舆论曝光”。推动职场性别平等,女性群体自身的互助力量同样重要。

近3成职场妈妈被劝诫多把精力投入家庭,占比高于未婚职场女性

除了显性的不平等或不公,职场妈妈也时有听见隐含性别色彩的劝告,和未婚女性相比,更多的职场妈妈被劝诫“多把精力放在家庭上”,占比28.5%,略高于未婚女性的25.6%。在传统观念中,担负“母职”的职场女性需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这样的“刻板印象”正是推动性别平等的阻力之一。

28.6%职场妈妈已经开始使用数字化工具,占比高于未婚女性和职场爸爸

职场妈妈虽然背负着性别带来的压力,但她们积极向上,顺应职场趋势,拥抱数字时代。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28.6%的职场妈妈表示“已经开始使用一些数字化工具”,占比高于职场爸爸的20.4%,也高于未婚女性的27.7%和已婚未育女性的24.9%。积极进化数字技能,将帮助职场妈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职场竞争力。

理想雇主助力职场妈妈事业发展,企业发展前景受重视

理想雇主同样是职场妈妈事业发展的助推力。北大国发院研究团队在进行“职场妈妈心中的理想雇主要素”这一维度的研究时发现,“尊重员工”、“与员工贡献匹配的薪酬回报”对于职场妈妈、职场女性、职场男性来说都非常重要。同时,与其他群体相比,“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职场妈妈认为的理想雇主要素排名中更靠前。总体来看,不同性别、不同婚育情况的职场人群对理想雇主的诉求都是很相似的。

职场妈妈生活状况:体力、精力、财力三重担当

职场爸爸家务表现有所改善,但职场妈妈仍是家务主力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的戈尔丁教授在《事业和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世纪旅程(Career and Family: Women’s Century-Long Journey toward Equity)》一书中指出,“贪婪的工作(greedy jobs)”的存在让那些愿意全天候工作、随叫随到的员工获得的事业回报最大。如果一个人有孩子或有其他家庭责任,即使有工作,家里也必须有人随叫随到,而女性通常是那个在家待命的人。摆脱这些不平等的方法是提高工作场所的灵活性和降低抚育子女的成本。

生活中,职场妈妈们仍是家务活的主力,77.2%的职场妈妈每天家务时间在2小时以上,高于上一年的67.5%,也大幅高于职场爸爸的47%。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仅16%的职场爸爸每天做家务时间在2小时以上,相比之下,今年职场爸爸的家务表现明显提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不断加强,让职场爸爸愈加意识到家务应是夫妻共同的“任务”。

面对修水管、家具组装等生活难题,职场妈妈自评不如男性

尽管职场妈妈是“家务主力”,但是当被问及面对修水管、家具组装等难题如何解决时,有4成职场妈妈表示“另一半动手解决”,可见男性在家务中更多的是解决“偶发问题”,职场妈妈的时间被更多日常和琐碎的事项占据。同时,对于解决修水管等生活难题,仅8.4%的职场妈妈认为自己比男性更强,53.4%认为自己不如男性;但是当与同性进行比较时,37.9%的职场妈妈认为自己能力更强,占比高于未婚女性(35.8%)及已婚未育女性(18.9%)。一定程度反映了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之后,女性朝着“全能”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与同性还是与异性相比较,“已婚未育”女性的自评都是最差的。这背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分析。

相比去年,更多职场妈妈担负起住房开支

关于收入分配,职场妈妈在子女养育上“下大手笔”,占比为54%,和去年一样仍排在收入分配各选项首位。今年,将收入用于房租/房贷的职场妈妈占比38.7%,相比去年的24.6%明显提升,更多职场妈妈担负起这一“开支大头”。21.9%的职场妈妈将开支用于学习深造,相比去年的32.3%有所下降,这表明房租/房贷这一刚性支出的增长挤出了职场妈妈提升自身人力资本的资金,不利于她们适应快速变化的新职场环境。

58.1%的职场妈妈业余时间主要用于陪伴家人,占比高于职场爸爸

工作之余,“家”是职场人温暖的港湾。58.1%的职场妈妈选择“陪伴家人”,占比在各选项中最高,也高于职场爸爸的50.2%。但是,更顾家的职场妈妈并没有将自己封闭在家庭中,40.6%会进行“休息娱乐”,33.4%则“社交会友”,也有17.1%努力做副业赚钱,占比均高于职场爸爸。相比之下,职场爸爸会将更多时间花在充电学习和锻炼健身上。这一业余时间分配的差异可能体现出男女性对社交娱乐和健身的不同偏好,也可能反映出职场妈妈需要在爱家人和爱自己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值得进一步分析。

职场妈妈婚育观念:追寻安全感,积极育儿目光长远

“寻求安全感”是职场妈妈结婚的主要原因,两性选择趋同

当回想“决定结婚的主要原因”时,“向往婚姻生活,寻求安全感”在职场妈妈和职场爸爸的选择中都占比最高,分别为32.1%和34.4%。也分别有21.5%的职场妈妈和21.4%的职场爸爸是因为“爱情水到渠成”而结婚。两性在结婚原因这一问题上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对安全感的看重,反映出在观念更迭和竞争日渐激烈的现代社会,两性都期望拥有“避风港”般的婚姻,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与配偶共同承担责任、分担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龄女性更恨嫁”的大众认知不同,受访者中,职场妈妈选择因“年纪不小”而结婚的占比为21%,低于职场爸爸的28.6%,男性在婚恋中的年龄焦虑感更强。

面对“学渣孩子”,职场妈妈努力托举、积极规划

子女成才是父母的共同期盼,但孩子的表现却并不一定与父母的优秀程度呈正相关,“学霸父母生出学渣孩子”曾掀起多轮讨论。面对不够优秀的孩子,“后天教育很重要”是父母的共识,分别有36.3%的职场妈妈和45.4%的职场爸爸做出这一选择,占比居首。

相比之下,职场妈妈除了接受孩子平凡的现实,更倾向于以自己的努力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托举。19.4%的职场妈妈认为要“提早为孩子规划好发展路径”,占比远高于职场爸爸的6.9%;也有8.3%的职场妈妈选择“拼事业,为孩子积累财富”,占比也高于职场爸爸的6.3%。职场爸爸则更看重孩子的精神状态,34.7%的职场爸爸认为“孩子快乐最重要”,高于职场妈妈的26.3%。此外,也有29.8%的职场爸爸会因为“学渣孩子”而感到崩溃,感觉自己的事业出色没了意义,占比高于职场妈妈的21%。

仅3.1%的职场妈妈准备生三胎 

三孩生育政策实施近三年,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仅3.1%的受访职场妈妈准备生三胎,占比低于职场爸爸的4.6%,在生育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这件事上,职场妈妈比职场爸爸有着更真切的体验。但是高于未婚女性的2.6%和已婚未育女性的0.5%,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可能让职场妈妈对三胎的接受度更高。

8.1%的已婚未育女性是丁克一族,占比低于男性

近期,社交平台热论“第一批丁克夫妻现状”,“生育率”话题更是被长期讨论。智联招聘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10.5%的未婚女性和8.1%的已婚未育女性表示想丁克,相比之下,男性的丁克意愿更高,12.1%的已婚未育男性有做“丁克”的准备。传统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赋予生育责任,这种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可能使女性在选择是否成为丁克时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

相比职场爸爸,职场妈妈更担心因生育而挤占自我空间

问及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医疗、消费等经济负担重排在两性选择首位,分别有48.6%的职场妈妈和44.4%的职场爸爸选择了该选项。在职场妈妈的选择中,排在第二位的是“害怕失去自由和自我空间”,占比35.1%,明显高于职场爸爸的27.8%,职场妈妈往往承担更多育儿责任,在处理家务、陪伴家人上花费更多时间,因此会对养育琐事挤占自我空间而更加担忧。

本次调研与分析展现了职场妈妈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巾帼”一面,也展现了她们爱家顾家的温柔侧脸。性别不平等让妈妈们的职场发展并不平顺,在追求理想生活的道路上也需要付出更多勇气,但她们迎风向前,为职场平等建设贡献了强大的女性内生力量。

报告呼吁社会打破刻板印象,给予职场妈妈更多理解和信任,期待例如远程办公、平台经济、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数字经济和协同技术的发展,可以增加工作的灵活性,降低工作对固定场所和固定时间的依赖,缓解事业和家庭之间的两难选择,全社会携手共创一个生育友好型的职场。

(作者:李琴 覃冬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