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南宁市强化河湖长制,护碧水清流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宁市有序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河湖管护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河湖面貌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城市水质指数同比改善7.12%,地表水水质居省会城市第一。
图片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南宁市充分发挥河湖长河湖管护“领头雁”作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第一总河长、市总河长,带动全市各级河湖长开展巡河(湖)约15.55万人次,累计巡查河湖库12532.2公里;重点围绕饮用水水源、工业园区、城镇生活污染、河湖岸线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开展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畜禽养殖污染等水环境污染排查整治,对全市“千吨万人”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提升水源安全保障和抵御风险能力。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自治区级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实现三个100%。持续打好黑臭水体攻坚战,建成区38段河流、农村51条河流水质保持良好。邕江入选2024年全国幸福河湖案例,加快推进朝阳溪(b段)等14处广西幸福河湖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50处广西幸福河湖。
去年,南宁市率先实施入河排污口审核事项办理流程,实现了排污行为从源头处于可控、可管、可溯状态;推进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智慧监管,构建全市“污染源—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纳水体”全链条管理的“一张图”信息系统。全市41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全部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实现了对这些重要排污口水质情况和排污行为的实时感知与远程监管;对武鸣河、八尺江等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建立流域“水质指纹库”,通过分析特征污染物“指纹”,大幅提升了污染溯源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南宁市以“小切口”立法解决河湖管理重点难点,相继制定实施《南宁市邕江滨水区域条例》《南宁市城市内河湖泊保护管理规定》;出台激励机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给予各县(市、区)一次性补助资金;深化“河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提升河湖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5年,南宁市将进一步完善河湖长责任体系,将水环境风险排查整治纳入河湖长巡河调研和河湖库“清四乱”重点内容,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江河湖库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技术,提升河湖库智能化监测精准度和监管效能,以人工智能赋能水环境治理全链条革新;谋划建设河长制主题公园,打造河湖文化宣传新阵地,使河湖治理理念更深入人心。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