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一个特别的龙年?
到南宁青秀
看一场别样的舞龙吧
第七届南宁国际传统舞龙
邀请赛
即将拉开序幕
本期小青将带大家来
提前领略区内龙队的风采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队伍~
南宁市青秀区
壮族芭蕉香火龙队
节目名称:《龙舞吉祥》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流传于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及周边地区的一项壮族民间舞蹈,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壮族芭蕉香火龙舞于2010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2年青秀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 “中国芭蕉香火龙之乡”,2014年青秀区获得由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芭蕉香火龙舞以新鲜采摘的芭蕉叶编制而成,制作工艺繁杂。芭蕉香火龙舞共有9节,每一节都以竹子编织,再用芭蕉绳捆扎,将之连成一体,再饰上芭蕉壳,扎上芭蕉叶,在龙头、龙身上插上数以千计熠熠闪亮的香火,舞龙者穿上芭蕉叶的衣服,保持原生态的风格。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兼收并蓄了师公戏、傩戏、武术、杂技等传统文化的舞蹈与动作,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表演过程,主要有请圣、迎龙、纳礼、除害、撒福和谢龙等,主要是表达人们对龙的感激,祈请神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百色学院仡佬毛龙队
节目名称:《仡佬毛龙 双龙抢宝》
龙神崇拜是“仡佬毛龙”的核心。毛龙形如蛇,尾似鱼。毛龙龙体的编扎十分讲究,首先以粗长的竹篾数片扎紧为龙脊,再用竹篾缠以剪成鞭炮形的有色纸,俗称“火草秆”,将“火草秆”两端扎在龙脊上,形成一个个环行圈。整条毛龙要用四、五百根“火草秆”扎成,看上去满身是毛,因而得名。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将仡佬毛龙引入校园体育,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相融合,创编《仡佬毛龙 双龙抢宝》民族舞龙表演项目。本项目以贵州石阡仡佬族毛龙舞为蓝本,将仡佬族民族风俗与节庆表演进行融合,结合青年学生的朝气,进行组合创编。整个节目分为:敬龙仪式、传统故事、舞龙祈福、敬龙神4个篇章,通过节目表演者的演绎,体现仡佬族的民族特点与时代特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毛龙的“活态”传承。
宾阳县
民间炮龙艺术协会
炮龙队
节目名称:《炮龙雄风》
宾阳炮龙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民间祈福的一种形式,有点睛开光、放鞭炮炸龙、钻龙肚取龙珠、吃“龙粥”、化龙升天等环节,观赏性、互动参与性强,体现阳刚向上、团结协作、拼搏克难之精神。所舞的炮龙由纯手工制作,由鹿、鱼、鹰等七种动物的局部特征所构成,配套灯彩、锣鼓、抛火药牛角号等。舞龙人光着膀子,在万炮齐轰中狂欢舞动,体现了吉祥、喜庆、热闹、刺激、狂欢的氛围,被誉为“东方狂欢节”。宾阳炮龙应邀去到新加坡、台湾等地表演,大受好评。
百色乐业
蓝衣壮族舞龙队
节目名称:《龙腾乐业》
乐业县壮族龙灯舞是乐业县甘田镇壮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和民间舞蹈,深受广大壮族人民的喜爱。舞龙灯的习俗在乐业源远流长,已有300多年历史。乐业县人民用舞龙来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平安幸福。随着舞龙的不断发展,乐业县的壮族龙灯舞逐渐发展为集武术、鼓乐、戏曲和龙艺于一身的体育竞赛运动项目,极具观赏性和趣味性,并已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即将开赛
有你家乡的龙队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为他们打call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