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蚊虫大量滋生,登革热的流行也逐步进入高峰期。南宁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大家注意预防高温中暑、食源性疾病、登革热、手足口病等。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乙类乙管传染病。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是伊蚊媒介传染病,通过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这条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登革热潜伏期为3—15天,如果2周内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有旅居史,或在自己生活与活动的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患者体温有时可高至39℃),同时伴有明显疲乏、厌食、恶心,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或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等,包括有生命危险的失血性休克综合征,以及较少见的伴有肝衰与脑病的急性肝炎症状之一时,应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
目前我国还没有上市登革热疫苗,预防措施以防蚊灭蚊为主。外出时带好防蚊液、花露水、蚊香、电蚊拍和蚊帐等,穿好长袖衣裤,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蚊虫驱避药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人感染后不发病,被称为隐性感染者,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正值暑假出游旺季,南宁市疾控中心提醒,务必做好防蚊措施。尽量选择浅色的长袖长裤,外出时尽可能使用驱蚊剂或其他驱蚊药物。避免在“花蚊子”出没频繁的时间段(8时至10时、16时至19时)在草丛、树荫等户外阴暗潮湿处长时间逗留。如果出现疑似症状,请及时就诊。从外地返回南宁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在境外、广西区外旅居史;为了减少疾病传播,请配合当地社区中心及疾控部门调查治疗。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记者 李静)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符蔚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