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南宁市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南宁市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邕江两岸,澄碧天空与绿色园林相互交映;生态湿地,翩翩候鸟与漾漾碧波似诗如画;产业园区,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2年,我市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好打赢稳生态促转型攻坚战,促进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高,绿色成为南宁高质量发展中的最亮底色。

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高,绿色成为南宁高质量发展中的最亮底色。图为游客在青秀山风景区欣赏如画美景。 (卢伊琳 摄)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动绿色转型,推进南宁都市圈建设,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持续厚植首府生态优势。

今年,我市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主线,全面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南宁更有颜值、更显品质。

推进循环利用 加强节能环保

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7个部门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南宁市等60个城市为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记者走访发现,在部分住宅小区的废旧物资智能回收站,小到废塑料制品、废金属、旧书本、旧衣服,大到废旧家电、报废车辆,都可以在这里换成“环保金”,实现变废为宝。回收的废旧电视机、电脑、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家电类废弃物,都会集中进行拆解再利用。

目前,我市编制了《南宁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了《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位于南宁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厂,每日最高可“消化”2250吨生活垃圾并转化为电能。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多元化低碳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绿色能源“风生水起”,传统产业“腾笼换鸟”,节能技改“盘活资源”。在新公布的广西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我市6家企业入选绿色工厂名单,6家企业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名单。此外,我市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加强节水技改推动各行业节水减排、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驾驶新能源汽车穿梭大街小巷……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绿色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备受欢迎。

坚持污染防治 改善环境质量

那考河湿地公园,白鹭、水鸭等在翠绿深处安了家;百里秀美邕江岸旁,滨江绿道沿江而设,成为市民健身锻炼好去处……通过治理,首府增添了新美景,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图景照进了现实。

去年以来,我市投资2.55亿元推进内河全流域治理,加大生态补水力度,那考河、水塘江、心圩江等5个湿地生态景观公园常常成为市民“朋友圈”里的主角,优美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同时,开展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入河排污口排查,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不断提高。2022年,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100%,保持“Ⅱ类水入境、Ⅱ类水出境”,8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月月优良,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南宁市空气质量同比总体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4,同比下降(变好)4.3%。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优于年度目标1.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2%,优于年度目标5.1微克/立方米,提前完成2022年大气主要污染物累计减排任务,1—11月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7位、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

土壤安全是民生大事。去年,我市严格落实农用地安全利用面积6万亩,形成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南宁模式”;指导完成38个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实施3个区域调查项目;全市农用地安全利用进度任务完成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实现有效保障,并率先在全区制定出台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细则,在全区推广。

保护修复生态 做实环保服务

绿意在城市之中铺展,“中国绿城”名片不断擦亮,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续。

近年来,南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打造蓝绿交融网络空间。

强化河(湖)长制,加快河湖“四乱”问题清理整治进程;强化林长制,持续推进各级林长考核指标工作落实落细;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继续推进2021年排查全市违规建设项目、经营活动侵占自然保护地、湿地情况发现问题整改……各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举措落地落实,新气象新成果让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生态为底,产业逐绿。我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去年依法完成15家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及评估工作,并组织完成六景工业园区、六景化工园区、南宁现代工业产业园(启动区、一期、二期)等5项规划环评审查,推进全市“三线一单”成果智能化共享,引导项目快速选址落地,倒逼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南宁成立“项目为王”专班,开展环保产业链招商总投资50多亿元;积极做好太阳纸业、比亚迪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千亿铝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平陆运河项目等自治区、南宁市重大项目的环保服务,协助解决项目前期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问题,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

南宁将围绕“双碳”目标,孕育生态发展新优势,集聚城市发展新动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来源:南宁云—南宁日报  记者 杨盛)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卢超

(作者:杨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