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艺文 通讯员 蒙福)宾阳县“五大文化”之一的“龙腾宝水 奋勇争先”的炮龙文化,蕴含着宾阳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包容、开拓进取的精神。宾阳扎龙艺人遵循这一精神,手工扎制一条条活灵活现的炮龙,或外出展览,或舞动在大街小巷,向世人展示宾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丰富的民俗风情。近日,记者走进宾州镇三联街炮龙文化传承人邹玉特古城炮龙作坊,看到邹玉特和他的爱人正在赶制一条长21米的炮龙,他们细心地用针线将彩布缝合到龙骨上,把龙头、龙身、龙尾等部件衔接起来,一条栩栩如生的炮龙就制作完成。
邹玉特在制作炮龙。
宾阳炮龙特别讲究精气神,龙的五官、身形、动作都严格按比例搭配,每条龙都身覆金麟、盘曲矫健、前爪攀腾、后爪伏地、怒目圆瞪、张嘴啸天、状似腾飞、活灵活现,威猛有神。而制作这样一条炮龙,却只能全程手工制作,有扎龙骨、粘龙皮、画龙身、贴龙鳞、染龙布、装龙珠等30多道工序。像邹玉特这样的炮龙民间工艺大师,最少也需要15天才能制作完成。
邹玉特展示炮龙模型。
据考证,宾阳炮龙诞生于宋朝年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扎龙艺人。然而,扎炮龙从来没有统一的定式,每一代、每一位扎龙艺人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扎龙中。比如宾州城南的炮龙鳞片以彩绘为主,而城北炮龙鳞片又以粘贴亮片为主,向世人展现了风格各异又十分传神的各色炮龙。
“以前龙身和龙鳞是用金纸、银纸来做的,空心的,用手一压就扁了,就不好看。我就拿金的塑料亮片,买回来加工贴上去,确实非常好看”。邹玉特做了50多年的炮龙,有着极为精湛的扎龙技艺,却也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只为让宾阳炮龙更具观赏性。
随着现代原材料越趋丰富和人们对炮龙的由衷喜爱,在扎龙艺人不断的创新发展下,宾阳炮龙产品也更加多样化。除了在传统彩龙、炮龙的制作上变得越来越精益求精外,还延伸出了适合小朋友舞动的小炮龙、极具观赏性的游彩架龙和各种工艺品炮龙产品,极大丰富了宾阳炮龙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卢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