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动图”!抬头看敦煌三只兔穿越丝路,奔向无限……

一只兔子两只耳,三只兔子几只耳?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给出另类答案:

三只兔子三只耳!

双层八瓣莲花中

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

  形成了“三兔共耳”的独特造型

莲花外侧

飞天裙带飘飘、翱翔天宇

缤纷色彩与生动造型,让静态画面“动”了起来。

来看千年前的“动图”↓↓↓

抬头看

洞窟顶部的藻井上

三只兔子充满动感的叠加、衔接和跃动

  让图像仿佛也“旋转”起来

莫高窟第407窟“三兔共耳”藻井图案 敦煌研究院供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三”有吉祥、完整、无限的寓意

三阳开泰、三生万物、三生有幸等词语为人熟知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赵燕林介绍

莫高窟出现“三兔共耳”图案的洞窟达20个

隋开皇四年开凿的第302窟中

第一次出现了“三兔共耳”

莫高窟第302窟“三兔共耳”栏墙纹 敦煌研究院供图

洞窟顶部的藻井是“三兔共耳”最常出现的位置

赵燕林说,藻井是指宫殿、寺庙、石窟等室内中心的天花板

常常绘有莲、藻等水生植物

由于木建筑易起火

古人便在建筑顶部开“井”,希冀免受火灾侵扰。

兔子是月神的化身,古人常将月亮比作水

因此在藻井处绘制兔子,有“以水克火”之意。

莫高窟“三兔共耳”藻井图案 敦煌研究院供图

更有趣的是

三只兔子蹦蹦跳跳地开启了一场

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神奇之旅”

阿富汗的金属盘、蒙古的铜币、埃及的陶瓷

德国的教堂钟表、英国的瓷砖画……

上面都有它们的身影

“梳理已有材料可以发现,

‘三兔共耳’图案有‘东早西晚’的时空特点,

最早的图案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

这条传播脉络应当是清晰合理的。”赵燕林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