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产区迸发新活力!广西出台管理办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

广西出台管理办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

南宁如何让老厂区“活”得更精彩?

春节假期,南宁市百益·上河城客流量达到11万人次。从工业老厂房变身潮流新地标,百益·上河城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市民前来打卡。2月9日,记者从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为了推动广西工业遗产的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发展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提升工业软实力和工业文化影响力,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研究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南宁如何活化利用工业遗存?对此,记者与专家进行了探讨。

工业遗存“蝶变” 闲置旧厂房华丽变身新锐文旅休闲街区

据悉,广西从民国初期开始兴办工业企业,逐渐发展出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效益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存,其中许多工业遗存极具文化及历史价值。

元宵节当晚,许多市民前往百益·上河城观看表演。通讯员 尹庆南 摄

百益·上河城从2019年1月1日开始运营,前身是原南宁市绢纺厂遗留的闲置旧厂房。从建设改造到游客盈门,百益·上河城充分利用了邕城旧厂房建筑这个载体,秉承“存表去里、整旧如旧、翻新致新”的设计理念,以创意、艺术为核心元素,将时尚与传统、创意与情怀、商业与文艺汇于一体,创新赋予旧建筑生命活力。



百益·上河城保留着原南宁市绢纺厂的“工业记忆” 。记者 宋延康 摄

如今,走进百益·上河城,充满时代感的个性涂鸦、新锐雕像摆件以及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工艺展品,让整个园区充满工业时代老建筑的韵味,又有着大胆奔放的创意和文艺气息。

百益·上河城总经理艾云平介绍,目前,百益·上河城有餐饮、休闲、娱乐、文创、艺术、科技等多种业态,行业企业170多家,2022年园区企业营业收入2亿多元。曾经的闲置旧厂房,现已华丽变身为文旅休闲街区,既承载着老南宁的工业印迹,又在城市更新中焕发出新锐摩登的气质。

保护与发展方向 注重发掘利用工业遗产蕴含的深层次价值

《办法》中明确,广西工业遗产是指在广西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科技、艺术、社会价值,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评选认定的工业遗存。原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认定的国家工业遗产同时纳入广西工业遗产进行管理。

申请广西工业遗产,应具备工业遗产核心物项产权明晰,工业特色鲜明,遗产价值突出,保存状况良好,管理水平较高等条件。在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中,遗产价值应具备1项以上。

百益·上河城街景

在工业遗产的利用发展方面,《办法》中提出,广西工业遗产在进行商业化开发时,应注重发掘利用工业遗产蕴含的文化、精神等深层次价值。此外,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广西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展览馆、工业主题公园等公益设施,发掘整理各类遗存,完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

支持利用广西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研学)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

鼓励利用广西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创新创业基地、影视基地、城市综合体、开放空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等,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

专家建议 因地制宜打造文化新地标,讲好南宁工业故事

“保护和管理工业遗产就是留下南宁独特的城市记忆,留住老南宁的荣光和精神。这不光是城市的工业文化,还蕴含着独有的文化精神。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表示,工业遗产是工业的记忆,伴随着城市的成长,成为南宁市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南宁市正处于城市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

姚华表示,《办法》中规定了广西工业遗产的申报条件、广西工业遗产保护责任人、保护原则、措施和责任,以及广西工业遗产所利用发展的原则、模式等,明确了“由谁管,怎么管”的问题,有助于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他建议,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工业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讲好南宁工业故事。首先,要深入挖掘工业遗产中保留的历史记忆、蕴藏的人文精神,可以因地制宜地将工业旧址开发成工业博物馆、把老厂区改造打造成网红景点、街区,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使之焕发新生机,实现遗产保护再生与城市发展和文脉延续相得益彰。

■他山之石

江西景德镇陶溪川:

陶溪川是以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基础,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为一体的复合型项目。项目以陶瓷文化为基底,以文创产业为主业态,打造传统+时尚+艺术+高科技的城市文创街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生产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成为景德镇的文化地标、城市名片,被列入文旅部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工信部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国科协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前身为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在设计上合理保留老上海工业遗存,同时融入时尚艺术元素。成排锯齿形厂房被保留,办公楼、水塔被修复;秀场通过挖低地面、使用更高的新锯齿形屋架实现层高的补足;园区内改建一栋金属网包裹的厂房与红砖锯齿的阵列形成了新旧对比。如今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记者 廖欣 通讯员 杨敏卓)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卢超

(作者:廖欣 杨敏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