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在政协第十二届南宁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2023年2月12日)

杜伟

杜伟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南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记者 陈麒元 梁枫 摄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坚实

在学懂弄通做实中共二十大精神中锻造忠诚本色。把迎接中共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举办政协系统歌咏比赛、书画摄影作品展、读书交流座谈会等22项系列活动,切实把“同心向党”的政治共识转化为同向同行的坚定行动。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后,采取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全面学,纳入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席会议“第一议题”重点学,纳入各种学习培训“第一内容”深入学。审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南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决议》,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在强化理论武装中夯实思想根基。笃学深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完善以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各项学习制度体系,共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和常委会会议集体专题学习和讲座158次。全市政协组织扎实开展“书香政协 香飘绿城”委员读书实践活动,建设“委员书屋”97个,组建线上读书群147个,开展线下读书活动182场,分享思想感悟,凝聚广泛共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越夯越实。

在强化党的领导中把牢履职方向。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一年来,向市委专题汇报4次,请示报告重要事项、重要工作、重要活动39次。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政治责任。持续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市政协“着力做好‘新’字文 激发党建新活力”的经验做法在全区政协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做交流发言。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首府改革发展稳定更加有力

紧扣中心任务协商议政。围绕“突出产业定位 高质量推动东部新城产城融合发展”主题,组织委员开展深度调研,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提出意见建议21条,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多数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共有47个项目纳入2022年城建计划组织实施,为高质量推动东部产城融合发展汇智聚力。围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开展调研视察,为坚持创新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首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诤言、出实招。

紧扣扩大开放建言献策。围绕“加强与一带一路东盟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扩大南宁外贸出口”“加快副城新城建设推动南宁市基础设施RE-ITs试点”等积极建言助推,为持续拓展“南宁渠道”,主动对接国内国外市场集众智、献良策。

紧扣重点工作献计出力。围绕“关于破解五象新区与江北片区交通瓶颈 推动跨江新通道建设”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提出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以项目化方式扎实推进。扎实开展“项目为王委员行动”,市政协领导参与各产业链招商组开展大招商,全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参与投资、招商和服务新引进项目226个。

(三)秉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助推民生福祉改善更加有为

助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谋实招。围绕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农村环卫设施使用情况、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助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一年来,共收到提案414件,立案316件,其中涉及民生提案占60%以上。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439条,自治区政协采用13条。

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办实事。以开展“乡村振兴委员行动”为抓手,围绕农用地安全利用、推动打造邕系农产品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开展调研视察监督活动,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县(市、区)政协共创建委员助推乡村振兴示范点19个,开展各类培训2545场,捐款捐物约800万元,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问题15个,全年选树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65名。

助力创新社会治理求实效。抓住社会治理难点焦点热点问题开展系列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助力平安南宁建设。围绕推进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召开协商会,委员提出的加快推行“德育银行”模式等建议对策被相关部门积极采纳,为助推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提供参考。积极参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立法协商会,围绕多部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建议,有22条得到采纳吸收,其中关于建立青少年法治案例库建议已得到落实。

(四)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门协商机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

聚焦协商主业,完善协商体系。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专题协商、双月协商座谈会等形式,开展重点协商活动10项,组织专项民主监督9项。以专委会为基础,开展对口协商8次,组织界别协商活动27次。全年共形成各类协商报告57份,提出意见建议536条,多数得到领导的批示,很多意见建议纳入党政决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协商平台。着力打造“界别委员工作室”协商平台,成立首个自治区、市两级政协界别委员工作室,建成9个市级政协委员工作室联络站。精心打造《互联网+》远程协商、创新开展“三微(微提案、微建议、微协商)”联动协商、持续推进《邕有协商》《政协故事》全媒体协商等“邕系”协商新品牌。

健全制度机制,提升协商实效。完善协商主干制度,积极探索重要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促进协商成果有效转化。全年得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1次,吸收采纳建议210条,在全区政协各类会议做经验交流13次。

(五)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正能量更加广泛

加强思想引领守圆心。创新落实主席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喜迎中共二十大,组织委员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重大项目开展专题学习考察,引导委员在亲历亲见亲闻中领悟新思想、感受新成就、奋进新征程。

深化联系合作聚人心。坚持和完善主席会议成员联系走访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一年来,各党派团体提出集体提案58件,占集体提案总数的80%;提交各类大会发言30篇、社情民意信息297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积极参考。组织港澳台侨委员和特邀嘉宾开展“云端履职线上参会”,邀请部分港澳委员和特邀嘉宾参观考察南宁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发挥“双重积极作用”。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的联系交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和谐寺观教堂”建设情况开展民主监督。扎实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委员行动”,打造“民族团结林”,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把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携手前行。

加强文史宣传强信心。充分挖掘我市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组织编纂《南宁市红色资源概览》文史史料,出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更加广泛凝聚共识论文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政协文史馆全年接待各类学习交流700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培训基地作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不断加强。全年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市政协履职新闻434篇(条),讲好政协故事,扩大政协影响,汇聚磅礴伟力。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政协履职成效和形象更加彰显

注重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完善委员学习培训机制,持续改进委员履职管理,修订委员履职“7+4”系列活动等制度,邀请委员列席常委会会议,加强与委员和委员单位联系。严格落实委员履职考评、常委提交履职报告制度,激发履职活力。

注重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纵深推进“246”工程,扎实开展自治区级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支持派驻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责任,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机关干部队伍能力不断提升,工作作风显著改进。市政协机关被选树为自治区创建模范机关示范单位,获得自治区政协提质增效先进集体、南宁市文明单位、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南宁市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

注重加强政协系统联动。配合自治区政协做好全国政协来邕调研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参加自治区政协组织的活动。充分发挥昆明南宁贵阳与红河桂林黔南“3+3”跨区域协商平台作用,加强与兄弟政协联系交往。加强对县(市、区)政协常态化的联系指导,努力形成履职联动、阵地联建、品牌联创的整体工作格局,推动全市政协事业协同发展。

二、2023年工作任务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学深悟透中共二十大精神中凝聚团结奋斗共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见实效。持续深化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体系,综合运用政协讲坛、书香政协、智慧政协和“报、刊、网、端”等媒体矩阵,抓好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宣传阐释。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全面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持续打造政协党建工作品牌,推动“两个全覆盖”落地见效,汇聚团结奋斗的广泛思想共识。

(二)坚持胸怀大局,在助推首府高质量发展中凝聚团结奋斗力量

紧紧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立足南宁改革发展实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推动工业扩量提质建言,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招,为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献策,为重点领域改革献计,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南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政协贡献。

(三)坚持人民至上,在助力民生福祉改善推进共同富裕中凝聚团结奋斗智慧

紧扣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深入调研,广泛协商。重点围绕“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创建新型农业龙头企业 提升联农带农实力”“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增强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等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聚焦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着重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问题,积极开展提案督办、反映社情民意。继续加大对定点帮扶村工作力度,组织广大政协委员继续开展“三走进一联系”活动,为助力民生福祉改善、推进共同富裕凝聚团结奋斗智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守正创新,在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凝聚团结奋斗动力

深化落实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深化拓展以全体会议为龙头的协商议政新格局,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做到议政建言、凝聚共识一体设计、一体落实;把南宁协商文化融入协商实践之中,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着力提升协商实效;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和完善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持续抓好提案办理“三微”协商,加强和改进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加大推进界别委员工作室、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引导委员开展小微协商,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五)坚持团结民主,在画出最大同心圆中凝聚团结奋斗合力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创造良好条件,畅通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意见诉求表达渠道,密切与港澳委员、海外特邀嘉宾的联系交往。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委员在其工作单位、居住社区就近就地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党委政府与各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不断拓展朋友圈。

(六)坚持强基固本,在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中凝聚团结奋斗活力

坚持自我革命新要求,组织实施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委员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深化开展委员履职“7+4”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和履职本领。深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委员行动”“乡村振兴委员行动”“项目为王委员行动”,组织开展“科教振兴委员行动”,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强化政协常委会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常委会的领导能力。强化专委会建设,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突出界别特色,丰富界别活动。聚力打造智慧政协升级版,以数字赋能政协履职。加强对县(市、区)政协的联系指导,不断增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整体合力。巩固模范机关建设,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以过硬能力、优良作风更好地担负起历史重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