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南宁市2022年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初春时节,放眼南宁市各县(市、区)城乡之间,诗意田园农家乐、油菜花开四溢香、盘山绕水渠相连……处处山乡美景,一幅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和大力推动“两山”转化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严格控制水土流失目标和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把生态理念贯穿水土流失治理和监督管理全过程,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人为水土流失管控得到有效强化。据介绍,2022年南宁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4.63平方千米,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优化审批程序。我市印发《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实施方案》《南宁市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实施办法》,大力推行水土保持“不见面”审批和告知承诺制,通过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审批速度,让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最多跑一次”,同时积极配合自治区水利厅推进平陆运河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审批工作,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2022年,我市完成581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行政许可,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289个。

提升监管效能。我市水利部门变“被动查”为“主动管”,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和现场复核等方法,确保对相关问题做到精准发现、科学认定、严格追责。2022年,全市上下联动核查疑似扰动问题卫星图斑547个。同时,水利部门还组织开展遥感监管“回头看”,基本摸清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情况,建立动态台账,形成水土保持强监管严执法的良好态势。

加大查处力度。我市以问责为抓手,综合运用限期整改、责任追究、行政处罚、信用惩戒等方式,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2022年,全市水利部门共对3794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检查,梳理一批水利项目“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违法行为,着力解决水利建设项目监管“灯下黑”问题;以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建设项目为重点,对市本级审批的443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检查、遥感监督检查,全市认定违法违规项目110个,对15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违法行为。

南宁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预防监管,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继续谱写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郭少东 通讯员 卢明发)

(作者:郭少东 卢明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