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很多学生可能还没调整好学习的状态,10条建议送给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帮助孩子们适应开学阶段,有效打破厌学、焦虑等负面情绪,让孩子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以更好的状态回归学习模式。
兴趣永远第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却常被忽视。孩子的兴趣往往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家长诱导则是促使和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爱学习,越来越聪明,那就应该激发、呵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获取成功时,才能体验到快乐,此时,头脑中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对孩子来讲,各种实践都是一次学习机会,如果我们能为孩子“找到一株矮苹果树,让他们踮起脚就可以摘到苹果”,那么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就会让孩子体会到快乐的滋味,从而信心十足地迈向更高的目标。
失败了没关系
当孩子为“失败”难过时,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或是以怜悯的态度视之,更不应该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不妨换一种方法,让孩子明白谁都会遇到失败,错误人人都会犯,而聪明人会勇敢地面对,从中汲取失败的教训,从而继续努力,奋发向上。
“慢孩子”不等于“笨孩子”
孩子的智力发育有早晚之分,聪明与否是可以转化的,而非绝对因素。正所谓“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教育得法,皆能成才。”有些孩子往往因为有些许小聪明,就常常放松学习。相反,有些孩子似乎较迟钝,由于家长的关注和鼓励,使他们增强了信心,取得了好成绩。
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音,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出的话产生共鸣,你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孩子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多元智力的、发展的人,更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不应该用定势思维去衡量判断孩子,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积极地成长,是有培养价值的,是可以获取成功的,是能够追去进步和完善的。
爱孩子的“三心二意”
平常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拥有一颗平常心,让孩子在自然、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信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面对有无限潜能的孩子,应对孩子充满信心,哪怕他不是最优秀的,也要欣赏他,拥抱他,为他取得的成绩喝彩。宽容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误和挫折是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不要用苛刻的眼光审视孩子,更不要容不得他们犯错,而是把每一次犯错当成孩子成长的契机。有育人意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有育人的意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坚持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纠正孩子的错误,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原动力,正因为有好奇心的存在,才是孩子不断地接触新事物而变得聪明,也因为敢于向新事物挑战而逐渐走向成熟。
给孩子加点心理营养
对孩子提出与他实际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要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当孩子感到信心不足时,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把学习的权力和义务还给孩子
当看到孩子学习辛苦时,家长总会情不自禁的在学习或生活上“帮助”他们,这样就会剥夺了孩子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其实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帮助就是关爱和信任。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父母必须学会放手,将学习的权力和义务一并交给孩子,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事情的责任心。
别让孩子把学习当差事
要想在学习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需要认真对待整个学习过程,不将学习当作一种差事,而是一种乐趣。实现美好的愿望需要一种无形的动力做支持,也就是自制力。父母正确引导,让孩子明白在学习上什么是最重要,延迟满足孩子欲望需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