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12315发布直播带货购物消费提示 按需消费勿跟风 别看到低价就“秒杀”

南宁云—南宁晚报讯(记者 苏昭宇 通讯员 熊至娟)近年来,直播带货火遍大江南北,在合法经营正规商家购物的消费者也得到了良好的购物体验。但也有小部分消费者表示,直播带货购物存在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虚假宣传、数据造假、主播诱导私下交易等问题。昨日,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中心发布2023年第4号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直播带货购物时,认真查看经营者在直播平台公示情况,不被明显低价所误导,切勿盲目跟风购买。

据介绍,直播带货行业,主播凭借个人魅力,与消费者建立起类似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以粉丝的信任和喜爱为基础进行直播带货。不过,主播的口头宣传语并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直播售假、虚假宣传屡见不鲜。

有的不法商家、外包机构刷单,购买粉丝,不仅制造销售假象,也制造主播和直播间人气假象,甚至以限量促销、销售倒数的方式诱骗消费者下单。

部分主播存在诱导场外交易的行为,比如在直播间内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动画、动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引导消费者转入原网络直播电商平台以外的微信等社交软件平台进行交易。场外交易消费者在维权时往往存在举证能力、主体认定、责任分担等方面的较大困难。

12315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消费要注意以下几点:

●消费保持科学理性 谨防冲动消费

直播带货容易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直播互动包含的社交属性也加剧了消费者跟风购物的从众心理。消费者在购物前,不要受直播平台“价格低廉”“秒杀”“数量有限”等煽动性宣传语塑造的营销氛围影响,也不要出于对主播个人的盲目信任而盲目冲动消费,要多思量购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做到理性消费。

●谨慎选择经营主体 谨防买假风险

消费者尽量在官方旗舰店直播间购买商品,这些直播间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可适当降低买假风险。同时要认真查看经营者在直播平台的资质信息公示情况,购买商品时要从信誉度、成交记录、评价详情等多方面对网店进行评估。也可以到传统平台寻找直播间销售的同类商品进行对比,做到货比三家。

●留存相关凭证 谨防维权无门

鉴于网络购物相关信息删除后恢复难,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在直播间网购时应及时保留相关原始记录,例如该产品直播时的广告宣传、商家承诺内容、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物流信息等。

此外,消费者还应注意查看“七日无理由退货”“三包”等适用范围和具体规则。一旦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货不对板等问题时,要及时与商家及平台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拨打12345、12315热线进行投诉,还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遭遇钓鱼网站及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苏昭宇 熊至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