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延安镇:“四同”聚“流”汇能 外出党员心有归属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慧婷)为进一步破解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作用发挥难、活动开展难”等问题,去年以来,江南区延安镇严格落实城区“一网三化四同”工作机制,通过精准摸排构建网上功能型党组织,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新模式,确保辖区内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全力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火龙果种植基地。

摸清底数同过组织生活。“今后,我会时刻铭记作为一名变电检修工的职责和使命,严守安全红线”。“这几年我培训了几百名农村妇女,她们拿到了家政从业证,实现了在城市就业”“我是一名快递小哥,每天飞奔在城市里为大家传递喜悦,很有成就感。”“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努力克服不足,加强学习,不断进步,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助力,树立好党员的良好形象。”……在网上党支部群里,外出党员们畅所欲言,向党组织汇报一年的工作学习情况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向。流动党员在网上找到的家,得益于镇党委组织村(社区)党组织通过“摸排+走访”的方式建立的信息库。信息库拉近了100多名外出党员沟通交流距离,更确保了流动党员底数清、去向明。

汇聚智囊同谋家乡发展。流动党员常年在外务工,熟知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自成立网上党支部以来,流动党员们通过线上交流或者春节返乡座谈会等方式为家乡建言献策50余条,主要包括种植技术、目前市场行情、如何将创业项目与涉农项目资金有效整合等方面。“我是一名工科生,毕业后一直跑各地的工地项目,我认为我们村党组织要继续带领村民发展壮大火龙果种植,并力求形成产业链”。党员流动心不流失,挂念着家乡发展,并引以为傲。“你们看,这是我们家乡新铺的沥青路!”

发挥优势同心互帮互助。常年从事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熟悉市场行情而致富的流动党员,注重发动、带领周边群众从事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业。华南村古练坡流动党员陈志宪2020年回到家乡率先种植甜竹笋,同时带领周边10户群众种植上百亩,同时开设甜竹笋加工厂,将农户种植的甜竹笋进行加工销售,提高产业价值。流动性大、接触面广,信息灵通的流动党员,拥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劳动技能,他们注重指导和帮扶外出务工人员创业致富。目前共带领40余名群众外出从事建筑业、饮食业、家政服务业等。

先锋引领同树良好形象。“去年下半年在中医诊所工作,经常去社区给老年人免费做义诊,做公益活动,做志愿者。”平南村流动党员何春凤在信息群里跟大家分享工作心得:“我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尽我所能帮助到人民!”为了能让流动党员回乡后更好地发挥先锋作用,各村(社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延安社区党总支部组织21名返乡流动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困难群众栽种瓜苗,切身参与到“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治理 提升‘社会治理共同体效能’”工作中,而那齐村党总支部带领流动党员实地参观香水莲雾冷库项目建设情况,让党员了解家乡建设规划,切实让组织“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

延安镇将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健全流动党员“一网三化四同”机制建设,健全交流互动平台,让流动的党组织细胞在异乡更加“活起来”。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李慧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