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在南宁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志愿者黄先生正在接受持续4小时左右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4831例,广西第523例,南宁市第18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届时,一名备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即将脱离苦海,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命将重新启航。
成功捐献的黄先生
举手之劳,积极入库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的2020年,许多血液病患者不仅要做好预防新冠肺炎的相关措施,还需要数着日子苦苦等待配型……黄先生通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宣传渠道了解到,若是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就能够为病患及家庭带去一份生的希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现阶段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在武汉疫情解封后的某一天,他便主动前往献血屋,撸起袖子献血的同时,他填写了一份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登记表,血站工作人员为他多留两管8-10ml的血样,从那以后,黄先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时刻准备着,为患者伸出援助之手。
两年后,黄先生如愿以偿接到了来自南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他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基因配型初步相合,并且配型成功率低至十万分之一,他兴奋地回答:“这像中彩票一样幸运,我非常愿意帮助患者!”
中华骨髓库广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给黄先生献上荣誉证书
层层铺垫,获得支持
临近过年,疫情逐步开放。黄先生趁着过年期间带着家人去四川自驾旅游,在行程上,专门安排了家人前往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参观人体世界展厅。通过观看人体标本、听讲解介绍的方式,接收到真实、精彩的生命信息,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我们可以如此清晰地看见‘我自己’,精细、宏伟、震撼,我对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黄先生说道。“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让我的父母支持我为素不相识的患者伸出援手——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且患者是一名学生,在这个花一样的年纪,未来的路还很长。”
旅程结束后,黄先生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向父母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消除他们对捐献有害身体健康的顾虑,改变他们认为传统的采集方式是骨髓穿刺采集的观念。要知道,非亲缘之间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南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黄先生献花
坚持锻炼,顺利采集
经过各环节筛查后,黄先生在今年3月上旬被安排入院。住院大约一周时间,在采集前几日,黄先生需遵医嘱每日注射动员剂。医生告诉他,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国际上目前的报道,药物动员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副作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药物动员之后,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
采集过程非常顺利。黄先生说:“我在注射动员剂期间出现了肌肉酸痛类似重感冒的症状,其他并无太多不适,仍然坚持每日在院内进行低强度运动,只为捐献之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捐献后我现在感到很轻松。”他表示:我很清楚孩子对一个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挽救了一个天使般的孩子,希望受助者可以早日康复、健康成长,心怀善爱、奔赴未来。我相信如果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纷纷加入到造干宣传的队伍之中,现身说法,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中,发扬南宁“能帮就帮”的精神,那么入库的志愿者将会更多,库容量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那些濒临绝境的患者更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捐献结束后的黄先生
捐献后的黄先生与家人合影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