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广西隆安县震东社区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作用,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建设幸福宜居新家园,安置区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标。
网格化管理,构建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新格局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震东社区是广西在县城集中安置的规模最大的扶贫搬迁安置区,搬迁群众来自全县9个乡镇24423人。
震东社区将安置区划分为社区一级网格和小区二级网格3个、单元楼三级小网格78个,建立由民警、社区人大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治安巡防队员等52人组成的治安联防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调解、警务服务等各项工作,使人大代表在“网”上履职,“格”内尽责,确保服务群众的“触角”伸到千家万户。几年来,共为搬迁群众办理公证35件、法律援助案件21件,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143件。联络站组织网格内人大代表,开展走访调研、视察、评议,共收集群众反馈的各类问题、意见和建议15件,均已答复,得到群众广泛的肯定和认可。
近年来,安置区实现无重大矛盾纠纷、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三无”目标,居民安全感满意度达99.5%以上,荣获“广西群防群治工作突出集体”称号。
精细化服务,走出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新路径
志愿代办服务。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由社区人大代表牵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代办民政事务、医保等事项80多人次,有效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160多件;发放政策、知识等宣传手册5000余册,全覆盖惠及5800多户搬迁户。震东社区获“自治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暖心关怀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工组织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力量,构建“社区人大代表+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服务模式。发挥齐悦社工等3家社工组织和妇联等3家社团组织作用,为社区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困难户开展关爱活动。2022年以来,开展各项公益活动215场次,惠及2.8万人次,在春节、“壮族三月三”、端午节等节日开展系列群众性民俗主题文化活动9场次,参加群众约1.5万人次,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震东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稳岗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市人大代表梁佳领衔的“小梁送工”作用,服务安置区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截至目前,“小梁送工”已经累计输送970批次7.8万多人次到农业基地、工厂企业务工务农,帮助出工的居民实现总增收超过1000万元。“小梁送工”的经验做法在新华网,法治网、全国人大、自治区人大等平台进行宣传,经品牌宣传,2022年7月,“小梁送工”代表服务品牌获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总决赛成果类一等奖。
以信息化推动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智能化
震东社区积极探索大数据智能化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应用,强化“智治”建设,投资800多万元在55个点位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安置区周边所有主要道路、重点场所、治安重点地区;投资300多万元建设338个人脸识别点位,联网周边社会面的290多个视频探头,所有视频探头全部连入综治中心,形成了“连点成线、拉线成网”的智慧安防社区治理模式,提升智慧联防治理水平。
震东社区代表联络站积极开展“三官一员”进站履职活动,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与司法机关的专业优势相结合,充分利用LED显示屏、广播、宣传栏、法制讲座等形式普法,把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安置区的家家户户,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充分发挥 “平安震东”微信公众号1000多名粉丝的信息情报作用,全天候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排查,做到预警在先、预知预防、及时处置,2022年以来治安联防队发现并处理各类问题近30起。近年来,震东集中安置区无重大案事件发生,为实现扶贫居民“搬得出、稳得住”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陆伟团)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