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为民改革取向 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2022年度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项目扫描(下)

一座宜居之城,须有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

2022年,南宁市在贯彻落实好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改革决策部署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改革创新,厚植为民情怀,瞄准民生痛点,涌现了一批改革新亮点,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让市民群众脸上洋溢更幸福的笑容。

坚持就业优先出新招,改革彰显力度

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在县城安置的最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共安置搬迁群众24423人。该县创新探索“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有效破解群众就业难问题。

搭建用工服务平台,成立震东社区就业服务站,开发“小梁送工”就业服务App,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帮扶服务。畅通就业供需对接,设置“小梁送工”零工市场,针对农业生产建立临时性、季节性用工机制,优化就业组织管理,为全县农民工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有力促进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2022年“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累计组织送工915批次7.33万人次,帮助搬迁户劳动力增加收入950多万元。“广西隆安县震东社区:创设‘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新模式 实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有保障”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成果”在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成果类一等奖。

西乡塘区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在全区率先建成集等候用工、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劳动维权、法律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工市场,创新推出“规范化”“组团式”“网格化”“智慧化”“一站式”5种服务就业模式,使供需双方劳务协同“零距离”、对接“零缝隙”,填补了南宁市在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空白,得到20家政府网站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截至2022年12月底,零工市场共为752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发布就业岗位4.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6373人,上岗3112人次。

为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劳动维权“劳动关系确认难、劳动量确认难、劳务报酬追讨难”等现实难题,南宁市推动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平台创新,为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提供新的解题思路。创新“劳动监察+司法确认”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劳务报酬纠纷快速调处合作机制,劳动监察调解和司法程序确认同步进行,开通劳动维权“直通道”。创新“化解中心+巡回法庭”机制,挂牌全国首个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联动化解中心,将“法庭”开到纠纷调解一线,实现纠纷即时解决。创新“联动协同+智慧维权”服务机制,升级打造劳动维权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劳动维权服务,实现案件“智慧分派”、诉求“无缝秒达”、舆情“精准预警”、风险“及时化解”。目前,该机制已向全市推广,为900多名灵活就业人员司法确认劳务报酬3000多万元,相关做法获《新闻联播》报道。

聚焦解决“急难愁盼”出硬招,改革释放温度

南宁市农村黑臭水体总数和国家监管个数均为全区第一,治理任务最为繁重。为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完成“十四五”期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南宁市积极申报并入选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获得中央资金5000万元支持。入选试点城市后,南宁市积极探索有效治理模式,成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区率先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工作“一个系统一张图一套表”进行全面监管,在全区率先建立了包括清单动态管理、强化项目储备、明确治理要求、规范项目实施、细化验收标准等在内的全过程管理办法,打造了EOD治理试点等一批优秀治理案例。2022年,南宁市成功实施5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目前大部分农村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相关做法得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向全区推广,有效推动了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与技术改革和创新。

上林县聚焦农村供水容易出现季节性缺水及水质不良等问题,积极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PPP模式,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依托优质稳定水源,实施集中连片供水,建设供水骨干网络,将现有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并入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构建“大水源、大管网、大联通、大转型”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创新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运作模式,建立从水源到龙头全链条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解决供水工程建设问题。创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后期运营管理模式,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建立“单村管水员日常管理+水务公司技术服务”运行管护制度,多方合力管护,保证工程良性运行。2022年,上林县推进农村供水保障改革工作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朝闻天下》、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新闻》等栏目报道,被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评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两手发力”典型案例。

南宁公安深化警务机制和勤务制度改革创新,建立“生命救护绿波”机制,提升交通应急服务保障水平。基于“情指勤舆”一体化指挥平台,建立“精准指挥、信号绿波、铁骑开道、整体联动”四位一体交通应急救援管理模式,接到紧急护送就医的求助警情时,第一时间转报支队指挥中心,由支队指挥中心迅速规划送医路线、即时调度就近铁骑开道护送、远程协调控制沿线路口信号绿波放行,由各辖区交警大队指挥分中心协助调度,路面执勤警力具体负责在本辖区甚至是跨辖区开道护送和做好沿线交通疏导,为救助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目前,“生命救护绿波”机制在全区交警系统推广,相关做法获公安部肯定,得到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南宁市聚焦养老服务“哪里找”“难保障”“不规范”等瓶颈问题,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养老服务规划为引领,搭建市、县、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用地保障、医养融合、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落地,打出养老服务立法、监督管理、信用体系等一套“组合拳”,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托起邕城百姓幸福“夕阳红”。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增备案养老机构34家,27万人次享受“长者饭堂”服务,4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获居家适老化改造,1.6万名五类特殊困难老年人享受定制服务,1.1万人按规定享受长护险待遇。2022年,南宁市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

锚定社会治理出实招,改革提高效度

近年来,着眼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南宁人大机关创新推出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三官一员”进站点联系代表服务机制,实施基础规范化、工作协同化、服务信息化、活动特色化、督导清单化“五化工作法”,促进关口前移、警力下沉、资源整合,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新期盼新需求。目前,全市有564名“三官一员”进驻141个站点,探索出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南宁人大实践,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交上了新答卷。相关做法获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肯定,并在2022年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文在全区人大系统推广。

南宁城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精神,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改革创新,打造城管执法队伍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联动前端5G执法记录仪、可视对讲机、执法无人机、手机App等多种执法视频终端采集装备,打造集数据融合、综合指挥、执法全过程记录、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网统管”平台,实现执法全过程“现场可视、指令可达、运转可控、人物可管”。依托平台开发城管掌上执法“即查即缴”功能,实现简易案件“一站式”全程网上办理。该系统作为创新成果亮相2022中国—东盟建筑业暨高品质人居环境博览会,得到住建部、自治区住建厅的充分肯定。

兴宁区法院打破以诉讼作为处理劳资纠纷主要手段的传统做法,创新建立“法院+工会+人社”的诉前联调模式。成立广西首个新业态从业劳动服务站暨全区基层法院首个“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以“搭平台、建机制、强保障”三项措施为抓手,构建贯穿源头、诉前、诉中和诉后“四环节”的联动机制,通过建立诉前调解、案件“分调裁审”等纠纷快速处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包括新就业形态领域等各领域在内的劳资纠纷,促进劳资纠纷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劳资关系。

为有效解决沃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劳动和消费权益保障、商事纠纷等纠纷问题,武鸣区人民法院在沃柑主产区双桥镇构建具有武鸣特色的“沃柑法庭”。构建庭审前联动解纷机制,设立“武鸣沃柑产业法律服务室”和“沃柑纠纷调解室”,综合运用诉前调解和公证等手段,探索“社会调解优先、赋强公证在前、法院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促进纠纷源头化解。建立“快立”“快审”工作机制,推出“24小时立案”服务,组建纠纷速裁团队,建立巡回审判机制,促进纠纷就地快速高效化解。“沃柑法庭”典型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记者 阮晓莹 通讯员 罗必敬)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阮晓莹 罗必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