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强举措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就近就业稳增收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罗宁 通讯员 陆春城 郑磊)近年来,马山县用好用足国家重点帮扶县资金、土地、项目等倾斜政策,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园区建设、帮扶车间及招工资源整合等效能,强举措、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就近就业稳增收。

大力宣传以工代赈政策,摸排群众基础好、劳动力多的村屯小型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以工代赈项目;通过先训后建、边建边训、专业人员带班方式,提高务工群众技能水平和参与建设积极性;“县乡村”三级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劳务用工岗位需求、劳务报酬发放规模等信息,每个项目安排1—2名当地脱贫群众有偿监工,接受群众监督。2022年以来,马山县在发改部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基础上,继续扩大实施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21个1457.22万元,占到县衔接资金的2.71%,超过规定比例0.71个百分点,带动本地务工300多人;发放劳务报酬235.95万元,占比16.19%,超过规定比例1.19个百分点,人均增收7086元。

该县聚焦防贫监测、疫情防控、项目管护、人居环境、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基层服务等重点工作,实行“村上报、乡审核、县平衡”,精准开发岗位;制定上岗标准、退出标准,落实村级网格责任,严格考勤、考核、公示,动态进出,避免“吃空饷”“养懒汉”;人社、财政、乡村振兴、林业、水利等多部门联动,抽调105名干部组成11个动态督导组,利用数据比对、随机抽查、实地走访或电话核岗等方式进行全覆盖督导,确保政策不走偏。2022年,全县开发公益性岗位4类12种,安置脱贫人口上岗4961人,比2021年增加2476人,增长99.64%,岗位人员最高收入14400元。

投入3.5亿元规划建设农民工创业园,集中发展电子信息、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24家企业入驻创业园,吸纳1455名劳动力稳定就业;创建广西首个现代种业科创中心,构建 “一个中心+N个基地”格局,发展玉米制种6000亩,水稻制种4000多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返租倒包、“订单种植”、服务“托管”等模式,年内用工达1.5万人次,发放劳动报酬929.2万元;在75个脱贫村建有79个产业示范园,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和庭院经济,带动30%以上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围绕巩固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质量,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2022年,全县在运营就业帮扶车间46家,带动就业353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985人),推动8家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其中马山县昊昌礼品有限公司荣获南宁市粤桂协作“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南宁市三星级就业帮扶车间等荣誉。

建立“零工超市+人力资源+乡村服务站+用工主体”模式,积极搭建劳务供需对接平台,支持中小企业稳岗用工和农村劳动力灵活精准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共建成零工超市1家,引进人力资源公司6家;成立乡村服务站239个,覆盖全县11个乡镇156个村(社区)。截止目前,通过零工超市累计推荐就业岗位3200个,实现就业100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40人。利用人力资源公司、乡村服务站为企业推荐就业岗位1.2万个。

据统计,2022年度,马山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5961元,同比增长12.51%,其中工资性收入13053元,占比81.78%。2023年2月,该县在全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视频会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罗宁 陆春城 郑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