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助推南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这为做好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全力推进首府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的应急管理服务南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安全高质量发展。

发挥“导航仪”作用 推进锻造应急铁军“引领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适应新时代大应急、全灾种应急救援要求,必须始终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全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护航员”“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必须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善于从党建经验中探索“金钥匙”,善于在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中用好“方法论”,推动党建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打造新时代“对党忠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竭诚为民”的应急管理铁军。应急管理队伍必须坚持思想建党政治建队,牢记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使命,实施“党员攻坚在一线、精准服务在一线、筑垒固魂在一线、典型培树在一线、关心关爱在一线”等“五个在一线”,使党员先进性在岗位上得到充分体现,让党旗在抢险一线高高飘扬。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队伍履职尽责的检验标尺,把“时刻准备着”作为应急人的自觉追求、应急文化的重要内容,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不动摇,以“滚石上山、负重前行”的决心抓安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作风抓安全,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精神抓安全,以标准高、要求严、作风实、效果好体现“高质量”,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靠得住、打得赢,为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强的力量支撑。

发挥“压舱石”作用 推动安全发展跑出“加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应对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隐患是广大群众生命财产潜在威胁,是安全事故发生根源,也是通往高质量幸福生活的“绊脚石”和“拦路虎”。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一观念。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自觉把安全生产作为重大政治问题、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补短板、堵漏洞、除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落实监管责任,以“零容忍”态度抓好安全生产,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自觉的使命担当、务实的行动举措,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筑牢“四梁八柱”。要坚持系统性思维,充分把握安全风险的规律特点,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全面排查风险,找准重大风险,有效化解风险。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锚定“压降事故总量、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和杜绝因灾亡人”两个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5条硬措施和自治区20条实施意见以及南宁市40条硬措施,突出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挥“风向标”作用 推动服务国际化大都市按下“快进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以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新的气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南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保驾护航。要以公共安全为目标,以城市安全为抓手,加快实施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项目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着力防风险、建机制、补短板,进一步夯实责任、强化监管,分类施策、精准管控。强化对事故和灾害的全过程治理,围绕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进行全生命周期干预。要抢抓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探索应急管理新模式,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做到主动防御、主动治理、主动备战,加强对事故和灾害进行“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应急管理国际合作论坛在南宁召开的契机,积极探索符合南宁应急管理特点的教育、训练、管理、保障、运行模式,提高能力本领,做到懂应急、会应急、能应急,走好南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新路子,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救援专业水平。大力推进应急管理改革攻坚克难,加快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消防队伍救援支队等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发挥“助推器”作用 推动应急管理改革“急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作出的决策和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及党和人民新期待,在树牢新发展理念、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建强应急管理体系、主动汲取教训、增强革命精神上自我革命,直面自身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的应急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结合《南宁市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南宁市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立足工作实际,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稳步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聚焦完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加快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纵深推进新时代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发展。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持续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城市防内涝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扎实做好预测、预报、预警、预演工作,在“急”的一线增强应变能力,在“难”的一线增强协调能力,在“险”的一线增强驾驭能力,在“重”的一线增强执行能力,切实增强防治自然灾害的精准性有效性。要加大创新力度,加强“智慧应急”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首府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南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作者:丁延运(作者单位为南宁市应急管理局)

(作者:丁延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