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校椅镇“四联动”推动“两违”整治见成效

近年来,横州市校椅镇以耕地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通过“点面联动、干群联动、部门联动、常长联动”四个联动抓好抓实“两违”整治工作,将“两违”拆除、村庄规划、宅基地制度改革、整体风貌提升改造等工作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校椅镇美丽乡村。黄汝德 摄

坚持点面联动,坚定拆违整治“一条心”。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两违”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巡视巡查组、法治宣传组、“两违”拆除组、信访维稳工作组、后勤保障组、跟踪督查组,全面铺开拆违工作。实行领导包联到村,组建镇、村“两违”网格巡查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自下而上”举报机制和“自上而下”联合整治机制,确保22个村拆违责任“到点到位”。通过不定期对辖区内建设活动、重点区域镇村联巡发现违建线索,镇乡接到线索后利用国土云调查系统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及早发现制止建设“两违”建筑。对发现的“两违”建筑业主发出《责令停止建设通知书》《违法建筑自行拆除告知书》动员业主自行拆除。对不自行拆除的业主下发《违法建筑物限期拆除通知书》,由镇级抽调人员组成拆违工作组进行强制拆除。同时工作组、村委干部等进行后续督查,持续开展全面摸排,有效遏制“复发”和新增违建发生。

“两违”整治现场。校椅镇供图

坚持干群联动,织密农房管控“一张网”。加大“两违”整治、农房管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建干群联动的网格管理队伍,发动群众共管共治和美家园。采取悬挂横幅、印发传单、张贴标语、播放广播、微信公众号推文等形式,利用村级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乡贤会、户主大会等广泛宣传“两违”整治相关法律法规,对整治正反典型进行宣传报道,设立“两违”举报电话,形成威慑力量和舆论压力,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共同参与到“两违”整治工作中来。邀请村中有威望的乡贤老者、老党员担任巡查员,参与日常巡查,并组成群众工作组对违建的业主进行自行拆除动员。发动全镇群众参与“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和环境景观建设,全镇累计捐款共计234万元,义务投工投劳达6000多人次,形成茉莉风情特色墙绘风景线。

坚持部门联动,下好协同发力“一盘棋”。积极协调供水、供电部门、派出所等执法部门通力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在全镇形成农房管控的强大合力。创新通过“专班+部门、软性+硬性”方法加强农村宅基地管控,严控用电关,电表安装由农户申请,村委核实盖章,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汇同供电部门农水站现场核验,报镇政府签批盖章后,统一将申请表送镇供电部门,杜绝中间收费安装和虚假安装。严格实行私拉乱接电表举报制度,由镇纪委介入调查,坚决制止农房“未批先建”,杜绝新增乱占耕地建房。2022年以来,共召开“两违”整治专题研讨会议共9次,共拆除违法建(构)筑物12处 ,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坚持常长联动,拧成有序发展“一股绳”。坚持统筹开展“两违”拆除、村庄规划、宅基地制度改革、整体风貌提升改造等工作,构建“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常态长效机制。提前开展调查摸底和规划设计,出台实施方案严格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和建房审批、竣工验收以及农房不动产权审批“一站式”管理服务体系,实行先申请后建房。各村对计划建房的农户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管理规定,做到“先申请批准,后动工建设”。共协助农户办理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13宗,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1.65万宗。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校椅镇石井村、六凤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立足“中国茉莉小镇”特色,以茉莉风情为主题对农房进行改旧绘新,留住乡韵乡愁。以校椅470县道为主的“好一朵横州茉莉花”风光线入选南宁市乡村道路“十大最美风光线”。(林禧遐)

(作者:林禧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