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村里工作,就是要干一些实事。”这是新江镇那云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能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1年4月,李能国投身新江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线。作为南宁市住建局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新江镇那云村党组织的第一书记,李能国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抓党建、促振兴,察民意、解民忧,抓防贫、稳产业,定方向、谋发展。在他的引领带动下,那云村委干部带头实干担当、党员农户带头干事创业,那云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发展甜瓜产业 提升造血功能
2020年,那云村通过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开始尝试搭建温室大棚种植甜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李能国到任后经过调研,认为甜瓜产业有很好发展前景,若能精心培育将会是那云村一大特色品牌。要发展,先学习,李能国从头开始把甜瓜育种、移栽、授粉、去顶、浇水、施肥、防虫等各阶段知识一一吃透,与农户一起学习,一同实践,亲力亲为发展甜瓜产业。到2021年10月,那云甜瓜示范基地共有20个大棚,春夏秋三季甜瓜总产值达56万元,单个大棚一季产值可达9500元。
驻村第一书记邀请农科院专家指导育苗工作。
驻村第一书记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同志到监测户李宪轩户田间采摘玉米。
2021年12月,在争取到城区财政配套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后,李能国逐一走访基地周边20户农户,吸纳他们进入合作社,参与到甜瓜基地建设中。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他一方面主动联系大棚供应商,将价格压到最低,另一方面,他鼓励社员投工投劳,自建大棚。最后,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原材料,社员投工投劳,建起了25个温室大棚,连片种植效果凸显。在发展甜瓜之际,李能国紧盯市场走向,利用大棚可保温保湿的优势,引导农户探索错峰种植青瓜、苦瓜等反季节蔬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益,也为以后基地扩大转型积累技术和经验。
暖心助农纾困 解决群众之忧
“非常感谢第一书记对我们全家的帮助!”那云村那蚕坡监测户李某激动地说道。因为配偶去世,家里2个小孩读书开销大,李某成了村里的监测户。2022年5月,该户种植的糯玉米成熟了,因家里只有一个女性劳动力,了解到情况后,李能国马上组织村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助其采收玉米。同时,积极发动后盾单位帮助农户解决玉米销路。采摘、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李能国不仅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到田间地头帮助采摘,还用自己的私家车帮助农户运输采收的玉米到市区贩售。
第一书记李能国在田间地头帮农户摘玉米。
李能国用私家车帮农户拉玉米到市区卖。
自从纳入监测户后,李能国经常到李某家中走访,了解农户需求,主动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并帮助其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引导鼓励她结合实际种植经济价值高的甜糯玉米品种。2022年里,李能国累计帮助采摘、运输、销售玉米6次共计7030斤,为农户累计增收14060元,实实在在解决了农户的困难。
落实防贫监测 精准帮扶施策
那云村严格落实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纳入和解除监测,通过精准帮扶,目前大部分监测户已解除监测,周某户就是其中之一。周某因病于2020年做了肿瘤切除手术,花费8万多元,手术及后续化疗导致他右眼失明,生活不便。周某妻子罹患骨关节疾病,医疗费也已累计花费近10万元。2020年5月份周某户被纳入监测户后,作为帮扶干部的李能国几乎每个星期都到他家,了解生产生活和病情恢复等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激励他要重拾生活信心,还为他申请低保补助、大病补助、务工交通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性补贴。此外,李能国还经常与周某的儿子通电话,勉励他在外努力工作,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精准监测和帮扶下,周某目前身体已渐渐康复,能外出做一些零工,妻子也在邻村找到稳定工作,儿子也在大企业工作,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家境好转不少。每次到周某家,他都对李能国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才能让我们渡过难关。”
采访中,李能国表示:“我们那云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建强支部战斗堡垒,不断推动村级产业发展升级,切实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走出一条那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林益林 陆广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