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聚焦重点环节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横州市多措并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近年来,横州市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实现了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庄建设更加美丽,乡风更加文明,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内涵不断丰富。

横州市立足区域资源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图为“颜值”与“气质”双在线的校椅镇石井村。 (黄汝德 摄)

产业兴旺 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记者近日在横州市校椅镇榃汶村的茉莉花种植基地里看到,工人们正在装土、扦插茉莉花枝条。“我们的茉莉花盆栽深受北方市场欢迎,尤其是在北京、郑州等地。”广西莉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广西花卉协会茉莉花分会会长闭东海介绍,今年开春基地就已经收到约20万盆茉莉花新品种盆栽订单。

近年来,横州市按照“富民、活企、强市、兴文化、美生态”总体思路,持续壮大茉莉花产业,打造茉莉花“1+9”升级版。去年,该市茉莉花种植面积达12.8万亩,年产茉莉鲜花10万吨;种植茉莉花盆栽达1600万盆,产量增长45%,年总销售额1.2亿元;横州茉莉花茶首次跻身全国区域品牌前20强,位居广西第一。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如今,走进横州市的乡村,茉莉飘香,茶林绵延,瓜果丰盛……一个个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拔节生长,成为该市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去年,横州市围绕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强扶持、固基础、延链条、拓空间、提效益,全市特色产业持续巩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该市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7.6亿斤、稳居南宁市第一,横州甜玉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横州市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生态优美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走进坐落在“中国茉莉小镇”的校椅镇石井村,道路宽敞整洁,行道树整齐排列,垃圾分类处理,农家庭院洁净有序。

据石井村党委书记蔡万洪介绍,石井村以“四园共治”试点为抓手,发挥群众清洁乡村主体作用,通过实施有效的村规民约、“八级联动”长效机制、“三级四类”垃圾处理方式等一系列做法,打造了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让家园变得更加宜居。

小村庄折射大变化。2022年以来,横州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创新实施乡村振兴“四园共治”,在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活动的基础上,持续开展“美丽横州 幸福乡村”活动,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显著改善,乡村风貌得到明显提升。

其中,该市校椅镇榃汶村荣获“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称号,校椅镇青桐村、石井村入选2022年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增收的强大动力。

文明乡风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村里节俭办宴席,少了人情负担,多了文明清风。”近日,家住横州市陶圩镇那良村的村民李铁华在村里参加了一场婚礼,整个过程简单朴素,李铁华对此感触颇深。

据那良村党总支部书记沈雪玲介绍,在过去,村里要办一场红白喜事,花销巨大,大家都感觉压力大、负担重。后来,那良村以民主推选的方式选出群众信任的党员、老干部、有威望的群众代表任“四会”成员,利用“一约四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宣传文明新风,有效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目前,该市308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建立健全“一约四会”组织机构,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让建设文明乡村逐渐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同时,该市围绕“村庄清洁、家风文明、志愿服务”等设立积分项目和分值标准,建成文明实践积分制试点10个,以积分定期兑换实物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

(来源:南宁云—南宁日报  记者 何任朗 通讯员 苏寒梅)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何任朗 苏寒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