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雨薄雾为西津湿地公园笼起“一层纱”,碧波轻荡,水清鹭飞,一副好春光、好绿水、好青山的水墨画徐徐铺开。近年来,横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准生态环境工作的着力点,以“水生态治理”之笔,挥墨绘好生态画卷,做实做靓绿色文章。
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横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2月底,在横州市南乡镇南乡社区郁江河段河床上出现了一种形态似蛏子的贝类软体动物,“我们采样时一铲子下去,就能发现四五只。”横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股长李彩金介绍,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鉴定,该类软体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国淡水蛏(俗称“淡水蛏”)。据悉,中国淡水蛏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是一种稀有的淡水贝类,对栖息环境要求较高,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澈的湖泊与河流,这是在广西首次发现中国淡水蛏。
横州市郁江河段发现中国淡水蛏,与横州市不断加强水生态综合治理,河湖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息息相关。
无独有偶,在横州市陶圩镇龙门村委平田村的水稻田里,牛背鹭振翅纷飞,欢歌田间,与忙碌的农机、耕作的村民呈现出一幅和谐的动人画卷。“这种鹭早些年就出现在我们村里了,近两年数量逐渐增多,村民耕地的时候它就在旁边找虫子吃,特别可爱。”陶圩镇龙门村委平田村村民黄炳国笑着说,牛背鹭别称黄头鹭,体较肥胖,喙和颈较短粗,身体大部分呈白色,牛背鹭与其他鹭类一样,是环境标志性鸟类。
牛背鹭闹春耕。甘启琼 摄
牛背鹭漫步稻田。甘启琼 摄
横州市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郁江干流横州段全长144.5公里,境内大大小小支流402条,中小型水库194座。水清岸绿,生态环境向好,动物们的频频造访,常常“做客”,是横州市积极绘好生态画卷、做靓绿色文章的生动体现。
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明确建立起市、乡、村三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开展各级河湖长专题培训班,努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效有能”。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执法力度,清理郁江干支流非法网箱、拆除填河违规建房、取缔非法堆砂场等,截至2022年底,共清理百合罗凤江、新福镇、六景镇、峦城镇等支流网箱养殖3179箱。积极发挥群众力量,探索“民间河长”、“河小青”志愿服务、“河长+检察长+警长”制度,加强宣传引导,把群众从旁观者变成河道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形成全民参与水治理,保护水资源,爱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氛围。
迷人的西津湿地。韦劼 摄
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六景园区2022年新建成污水管网约20km,建成配套污水管网总长约48km,污水提升泵站3座。加大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完善“沼气池+生化池+氧化池”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资源化利用项目,指导全市养殖户完善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氧化塘及加固防渗透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打造智慧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测,全市16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扎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饮用水水源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尾水处理设施。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西津湿地公园不断创建湿地水岸区域的动植物、昆虫、鱼类、鸟类共同栖息的生态群落,建设小微湿地20000平方米。
目前,横州市各项水生态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河湖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西津水库年度均值为Ⅱ类水质,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下一步,横州市将继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利用水资源,治理水环境,提升水生态,让郁江的水更清,树更绿,谱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新篇章。(曾春姬)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