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鲁班路小学开启春天寻美研学之旅 春游成为学生“第二课堂”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思宁 通讯员韦静 黄桃  邓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正是一年最美丽的时节。近日,为践行“匠心独运 洵美且异”的教育理念,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收获成长,南宁市鲁班路小学的师生以春游为契机,开启了一场走进非遗、拥抱春天的寻美实践研学之旅。

近日,南宁市鲁班路小学的师生开启了一场走进非遗、拥抱春天的寻美实践研学之旅。南宁市鲁班路小学 邓剑摄

学生与蚕零距离接触,了解蚕的生命历程。南宁市鲁班路小学 邓剑 摄

寻找大自然之美  

当天上午迎着春光,孩子们来到美丽南方研学基地,与蚕零距离接触,了解蚕的生命历程,认识蚕每个阶段的形态及特征,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习桑蚕文化,感受我国传统桑蚕文化和丝绸文明独特魅力。在桑地里,孩子们仔细挑选、采摘桑叶,学习给蚕进行喂养、清理蚕沙,在笔记本记录下实践收获,在动手体验煮茧、抽丝“抽丝剥茧”的过程中理解蚕丝制品的来之不易,培养细心、耐心的品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劳动意识,提高了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



孩子们体验喂养小动物。 鲁班路小学供图



孩子们仔细挑选、采摘桑叶,学习给蚕进行喂养。 邓剑 摄

“原来生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今天学到了蚕宝宝的不少知识,回家打算写一篇作文在班级里分享!”三(3)班学生何睿博表示。这一次珍贵的生命教育课后,孩子们将选择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为这段收获知识的旅程画上完美的句号。












学生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理解蚕丝制品的来之不易。 邓剑 摄

寻找博物馆文化之美  

随后,在博物馆主题项目式课程老师的带领下,博物馆研学小组的孩子们走进南宁博物馆, 触摸历史,感受非遗,探寻历史文物之美,感受历史脉动。

学生隔着玻璃,触摸历史,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韦静 摄

学生在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珍品展上认真做笔记。黄桃  摄

孩子们在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中了解了扎染的发展历程与非遗工艺传承;在有趣的皮影戏主题课程里学习了《皮影的世界》,动手制作了专属于自己的皮影道具,扮演小演员上台演出了精彩的《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片段;在参观少数民族服饰的过程中了解中国西南地区不同少数民族服饰的类型、纹样、工艺等,探寻、欣赏民族服饰的魅力;在参观《古代南宁历史陈列》的过程中了解南宁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璀璨的本地非遗文化;在欣赏红陶艺术作品的同时直观感受红陶文化的魅力;在参观民歌艺术展的过程中,学习了解“三月三”传统节日和南宁本地的原生态民歌;在参观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珍品展中坚定了文化自信,激发出为祖国的富强和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学生在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珍品展上认真做笔记。 韦静 摄

小小英语讲解员生动丰富的双语解说不断赢得掌声,学生们围着展台,隔着玻璃轻轻触摸、凝视、思考、讨论、解惑、记录,仿佛推开了时光之门,沉浸在历史与文化的洗礼中,被非遗文化的魅力直击心灵,时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师生一起动手制作专属于自己的皮影道具。 韦静 摄

学生体验动手演出皮影戏的快乐。 黄桃摄

师生用自己亲制手做的皮影演出精彩的《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片段

学生爱在参观民歌艺术展的过程中,学习了解三月三传统节日和南宁本地的原生态民歌。韦静 摄

本次寻美研学之旅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双减政策实行后,孩子们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多彩,放下沉重的书包,在研学实践中开阔视野,行有所得。这样看得见、摸得着、悟得到的优质研学课程,是对我们孩子在学校学课本学到的知识的有益补充。”家长李楠表示。

(作者:黄思宁 韦静 黄桃 邓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