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秋艳 通讯员 黄立参 刘优)武鸣区教育局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全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民族教育形式,民族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传承民族技艺。
深挖民族文化精髓,开设民族特色课程。编写并免费发放《魅力武鸣》《武鸣文化遗产荟萃》等地方教材或读物,继承弘扬壮民族优秀文化;把壮乡山歌、舞蹈、壮族美食等内容纳入学校课程。如庆乐小学的壮美课程、雷江小学的唱着山歌去踢球课程等。此外,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非遗技艺。如南宁市依托庆乐小学传承基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鸣壮族童谣》《打陀螺》喜获成功。武鸣区民族中学、太平镇庆乐小学被评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山歌演唱。
推广民族语言文字,展现双语教学魅力。扩大壮汉双语学校覆盖面,双语学校由5所增至13所。城区还承担自治区教育厅的壮汉双语新教材部分撰写任务。城区多次承担自治区、市级的双语教学展示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文化活动。每年都开展“三月三”壮族文化活动、壮语讲故事比赛、壮文朗读比赛、壮语作文比赛。太平镇“勒庆乐”学生艺术团在全区壮汉双语小学才艺表演赛中获声乐组第一名、太平镇庆乐小学被评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增强壮乡学生体质。把抛绣球、跳竹竿舞、板鞋等一些壮族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或大课间活动,让师生感受到壮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并传承下来。在自治区第十五届田径运动会上,武鸣区6名学生在武术散打比赛中摘银夺铜,为南宁市代表团实现三个全区第一贡献武鸣“校园力量”。武鸣区民族中学被评为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先进集体。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