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唯一!青秀区这个园区入选国家级名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进行公示,南宁市青秀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截图

小青带你走进南宁市青秀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起来看看吧~

南宁市青秀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辐射区范围示意图(南阳镇供图)

地理位置优越

汇集各方优势产业

南宁市青秀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下简称“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位于青秀区南阳镇镇域北部,范围包括镇区所在的新黎社区,以及施厚村古岳坡、平沙坡、时笋坡,南阳村田西坡。整个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东接南阳镇新光村,南接南阳村河洞坡,北邻青秀区长塘镇,西靠青秀区刘圩镇,总面积约为4.87平方公里(7300亩)。辐射区辐射长塘镇及刘圩镇。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作为南宁市重要的热带水果、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是集合了农、工、商、旅、文、教等产业统筹发展的区域性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南宁市青秀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范围示意图(南阳镇供图)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域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少霜无雪,适宜热带、亚热带特色瓜果、珍稀花卉、水稻等作物生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极佳区域。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及传统产业优势,项目区已形成亚热带特色水果、金花茶、肉牛、香米、农业文化旅游五大特色产业。

在南阳镇的平沙坡和古岳坡一带,春季的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内红艳艳的凤仙花连成片,一簇簇桃花满枝头,一朵朵玫瑰花齐争艳,一棵棵黄花风铃木随风摇曳,微风拂过碧绿的湖面,鸟鸣枝头,花映水中,一幅春意盎然之景。市民刘阿姨讲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花雨湖玩了,这里风景很不错,景区里还有一个彩虹玻璃桥,从上面看风景更好。除了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广西巴弗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古岳文化艺术村,提供农业观光旅游、非遗传习培训、民俗文化展演、文化创意拓展等文化体验旅游,将本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施厚村古岳坡乡村风貌(南阳镇供图)

长塘镇定西村和长塘村一带,目前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达5000 亩,建设有千亩避雨防虫双季葡萄基地和千亩避雨栽培沃柑基地,种植有火龙果、莲雾、凤梨、释迦等高端特色热带水果和三红蜜柚、沃柑、西瓜等。有广西南宁金之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宁市桂福春农民专业合作社、香提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进驻经营。据长塘镇副镇长覃才珀介绍:“长塘镇政府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金花茶产业,在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已建成6000多亩规模的产业基地,集金花茶育苗、种植、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以及特色休闲旅游多功能于一体。”

长塘镇千亩避雨防虫双季葡萄基地喜获丰收(雷时稳 摄)

以刘圩镇谭村为核心,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到2021年核心区种植牧草及经济饲用作物3200亩,建有标准化牛舍 18栋,面积40000㎡,存栏种牛2500余头,年产良种牛犊 2200头,年育肥出栏优质肉牛6000头,年产秸秆饲料6万余吨、有机肥3万余吨,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年养殖肉牛4000头。

近年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全面推进农产品种植基地提档升级,形成以坚果种植、加工为主的1000亩留凤坚果种植基地,以特色水果、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为主的3000亩花雨湖农业示范区,以沃柑种植、中草药种植为主的1000亩新楼村水果示范园,农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增大。各乡镇特色农业项目的升级扩建也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教育、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研学品牌

科教人才引领融合趋势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多措并举打造乡村振兴校外教育园区、文化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教育。2022年4月,青秀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和青秀区“名师工作坊”在南阳镇古岳坡挂牌成立,依托青秀区“名师工作坊”下沉乡镇、选派乡村教育振兴工作队等教育资源优势,当地教师资源配置和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据南阳镇宣传委员李起望介绍:“南阳镇施厚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广西生态旅游示范村’称号,古岳文化艺术村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南宁市生态综合示范村’‘广西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示范点’‘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立足于浓厚的文化氛围、良好的农业资源环境,南阳镇积极探索新的研学教育运营模式,建立‘广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南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化实践基地’等十余个文化传承培训基地和平台。”

南阳镇研学营地(南阳镇供图)

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内核支撑文旅品牌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不仅人杰地灵,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南阳年鼓、壮族芭蕉香火龙、壮乡八音、斗春牛传统艺术等传统民俗文化都是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的特色名片。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打造南阳文化圩节,在古岳文化艺术村成功举办国际舞龙大赛、壮族三月三·全国百名主持人赶歌圩、自治区戏曲下乡村、南宁市首届农民春晚等大型文艺汇演,芭蕉香火龙、南阳年鼓、斗春牛让富有南阳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2022年,南阳年鼓登上南宁广播电视台《春天的旋律·2022》跨国春晚舞台,不断激发示范园核心区的优秀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刘圩镇壮族芭蕉香火龙表演 (李嘉玮 摄)

挖掘优势资源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有着得天独厚且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农业文化旅游资源。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享受绿色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市民们希望趁着假期来到乡村感受乡土人情。近年来,农家乐、研学旅游、民俗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在旅游市场中有着不小的热度。青秀区政府一直以来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休闲农庄、观光果茶、花园、农业教育园、稻作文化科普示范区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古岳坡至长塘镇巴兰坡公路顺利建成通车,交通、旅游条件和接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花雨湖获评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古岳坡获评广西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将“花雨湖—古岳—时笋”串点成线,营造特色“游景点、赏民歌、学艺术”氛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镇域经济发展不断增添新动能。

长塘镇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秋收美景(谢嘉威 摄)

统筹农业用地

集中力量共谋发展

2022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域内的南阳镇作为广西首个开展覆盖全镇域范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所在地,紧紧围绕农村土地空间调整优化,统筹解决耕地碎片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无序化和生态质量退化问题,积极推动“小块”变“大块”式利用和开发,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并通过探索“点状供地”,变过去的“项目等用地”为“用地等项目”,切实为城市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产业振兴,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2018-2021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域村集体收益超650万元,目前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成立超500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登记家庭农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辐射带动农户超3000户,有效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南宁市青秀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功能布局图(南阳镇供图)

创新发展理念

面向未来打造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据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农业农村功能拓展型”园区,成为全景展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跨国农业科技和与农产品交流,农村发展建设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就的综合性会展中心;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近郊农村高端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实现青秀区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系列工作的新标杆。依照《青秀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域建设实施方案》的规划,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域建设将坚持以实现乡村振兴为前提,以带动园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为根本,深入挖掘示范园全域资源潜力,形成以农村为载体的综合性产业发展空间,实现片区联动开发,打造产业集群。布局多个特色鲜明且相辅相成的功能片区,实现多元业态在示范园全域内的联动和融合,从而拓展青秀区农业农村功能。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划定开发边界,持续改善生态质量,在保障“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收获“金山银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