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冼慧莹)“我们村共有524户,1664人;脱贫户有131户,463人......”当记者随口问起薛强关于大塘镇那造村的情况,薛强都能快速准确地回答。2021年年初,任职于青秀山管委会保卫处的薛强接到通知将派驻至良庆区大塘镇那造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4月8日,刚刚到村里报到的他迅速整理心情,熟悉工作情况,第二天便立即开始入户走访。任职两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村里的角落,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然于心,一直坚持着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为村民致富想法子。
2022年7月6日,薛强(右二)到那造村那造坡走访脱贫情况。
提升村容村貌,让文明之风吹入村中
谈起刚刚进村委时的印象,是杂草丛生、泥泞的路面,“来到之后第一件事我就想先把村委环境整治,然后问问居民们有什么实际的需求,把村里的面貌弄好来。”薛强说。
那造村地处偏远,农村基层设施较为薄弱。薛强主动作为,多方争取资金、项目落实到村,并积极发动群众配合。2021、2022年以来,那造村新建基础设施总投入资金757.0986万元。村里建立起了统一收集垃圾的垃圾池、完善了污水处理系统,还发动村民们一起做好村庄绿化,持续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工作。目前,那造村坡庭院干净整洁的农户已超过全村农户的80%,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2022年11月28日,薛强(右一)实地到那造村安老路口至安祥路口查看基础设施项目。
薛强也十分注重带领村民培育起文明乡风,积极宣传弘扬先进事迹,发挥农村优秀老党员、老干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道德模范作用,同时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让村容村貌由里到外都焕发新生的活力。
推进乡村振兴,助产业兴旺村民致富
如何让脱了贫的村民不再返贫?如何有更多方式增加村民收入?如何让产业发展得更快更好?是薛强在任期内一直不停思考的问题,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
一方面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加强技能培训15场;通过加强社会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产业帮扶项目、多元合和的增收基地等方式,带动、帮助低收入群体多形式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更好地服务于集体组织成员。
2021年7月15日,薛强(右一)与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到澳洲坚果基地查看生长情况。
澳洲坚果种植是那造村的特色产业,从2018年起,那造村开始引进种植澳洲坚果产业共计189.7亩。任职后,薛强注重对已种植的6000余株澳洲坚果苗木加强管护,吸纳96户脱贫户到基地做好淋水、除杂等日常管理,为脱贫户增加了一份收入来源。同时他也把精力投入到跟踪光伏发电、火龙果酒厂、猪场、百香果综合楼和旧村委房屋租赁等项目,提高村集体经济收益,在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完善产业发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资,重点推广澳洲坚果产业的同时探索发展其他产业,多方面带动群众发家致富。2021、2022年,那造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为31.21、33.16万元。
整合后盾资源,让后盾力量发挥实效
运用后盾单位资源和力量,千方百计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任职期间里,我发现我们单位对三角梅的种植有一定需求,这可以作为我们村民增加收入的一个来源。”薛强说。于是薛强马上联系愿意加入种植三角梅工作的村民,为他们提供花苗,教授养植、施肥、看护技术。“村民在养植好后,我们按10元一株回收,这也帮助了村民在农耕、工作之余又多了一份稳定收入。”
任职两年来,薛强积极沟通、运用后盾单位的资源力量,为那造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资助那造村澳洲坚果基地项目;为凤亭、那造坡、安老坡等铺设太阳能路灯;为村委舞台周边进行新规划;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帮扶、慰问救济活动......点点滴滴的工作均在那造村发挥出了实效,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