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冼慧莹)初来到良庆区大塘镇那梨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王梅红,内心十分慌乱,从来没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她不知该从何下手,又该如何与村民建立关系,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不自信。然而一年后,王梅红却成了大家口中常常夸赞、尊敬的王书记,村支书对她的工作能力也连连点头,她的到来,为那梨村注入了新鲜有干劲的血液,让村子脱掉了“后进村”的帽子。
2022年初,在南宁市良庆区土地储备分中心工作的王梅红被组织委派担任良庆区大塘镇那梨村第一书记。当时的那梨村有着“后进村”的帽子,王梅红的到来便是要想方设法让那梨村脱掉这个帽子,展现出活力、全新的面貌。
没有经验?那就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王梅红四处请教以往有过驻村经验的前辈,学习乡村振兴的有关精神和知识,向那梨村的村支书了解村级具体情况,也走上田间地头,把农民朋友当作老师虚心请教,让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工作,让那梨村实现了“后进”到“后劲”的华丽转变。
牢抓基层党建,“后进村”变“后劲村”
任职后,王梅红与村“两委”干部立即根据城区和镇党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提升相关工作的部署和指导,建立了《大塘镇那梨村后进村党组织巩固提升责任清单》,逐项确立责任人及完成时间,针对问题迅速开展工作。
加强组织建设。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和优秀返乡青年中物色适合人选,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积极发展中年、青年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让新鲜血液加入党组织。
从严从实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等制度,每月规划并组织党员开展党日活动,不定期开展云党课学习和党员远教学习等,紧密党组织联系。
完善党员阵地建设。打造具有那梨村特色的党建活动场所,在村委门口设计制作特色“党建文化墙”,还有党建文化走廊、党员活动室等,满足党支部全体党员学习、会议、活动需要,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党员有了归属感和荣誉感。此外,王梅红还积极推进完善管理制度,推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
那梨村村委门口的特色“党建文化墙”。
在切实有效的举措下,2022年底,那梨村就脱下了“后进村”的帽子,党员队伍得到新鲜有力的血液充实,村子里迸发出了前进的活力和劲头,此时王梅红任职还未满一年。声声夸赞是大家对王梅红工作能力的认可,也是王梅红接着干的动力源泉。
2022年3月14日,那梨村顺利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党员大会。
坚持精准施策,助力乡村振兴
有了力量,便要向前奔跑。首先最基础的便是防止脱贫户返贫,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王梅红带领工作人员制定村级“防返贫 守底线”专项行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王梅红为脱贫户召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
发动帮扶联系人动员脱贫户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帮助脱贫户申报及验收产业,开展小额信贷宣传工作、录入收入信息;不定期对所有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入户走访全面摸排;每月组织召开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会议和评议工作会议,对监测对象进行评议;根据大塘镇制定出台的《良庆区大塘镇做好乡村振兴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开发公益性岗位;根据良庆区制定出台的《2022年良庆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以奖代补工作实施方案》,对脱贫户、监测对象应补尽补。那梨村 2022年产业奖补资金全部及时发放到户,共计64291元,惠及22户脱贫户、监测户。
王梅红(左一)与村委干部入户调查脱贫户情况。
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
利用那梨村地理优势,王梅红与村“两委”干部大胆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为那梨村引入产业和资金支持。那梨村通过土地融资方式,与大塘社区、南荣村、团垌村等8个村整合上级扶持资金,以征代收流转土地超44亩用于出租发展木材加工产业,联合投入大塘镇美棉村集体经济合伙企业木材加工项目,每年获得收益约2.88万元。入股盛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桂鼎大米、种禽科技园项目),每年获得收益2万元。
2020年时,那梨村引进了龙头企业南宁新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设6000头母猪养殖项目。任职后,王梅红与村委干部大力推进项目进程,2022年,该项目已流转土地面积439亩,现工程建设已完成90%,于2022年底开始投产,带动那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可吸纳300多人就业,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2022年,那梨村村集体经济收益约12.62万元。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融入农民朋友,我感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淳朴、真诚和厚道。我渐渐开始适应并喜欢上了农村生活,也坚定了努力工作的决心。”目前,王梅红还有一年的任期,她为村子带来了美好的变化,这段工作经历也给她反馈了成长的感悟,越来越团结、有力的党组织将为村民、为村子带来更多贴心服务,那梨村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奔跑更加有劲。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