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宾阳“五大文化”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与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表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因此,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自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宾阳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理念,积极提炼优秀历史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并逐步形成了宾阳“五大文化”,即“龙腾宝水 奋勇争先”的宾阳炮龙文化、“厚重包容 领秀一方”的宾阳古城古韵文化、“无负初心 成道宾阳”的宾阳·王阳明文化、“铁血昆仑 家国情怀”的昆仑关军事文化、“革命速度 勇创奇迹”的黎湛铁路文化。宾阳县通过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县域的创新性发展,激发全县人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化强县赋能全县高质量发展。

培根铸魂,为建设文化强县把舵定向

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前途,更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县,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宾阳始建制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拥有“千年古镇”“千年商埠”“广西小五金之乡”“中国炮龙之乡”“广西书法之乡”“广西特色艺术之乡”等美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建设文化强县的有利优势,宾阳县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承保护地方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以富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历史文化精髓为文化强县建设培根铸魂,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活用资源,为打造文化品牌深挖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在建设文化强县的征途上,城市文化品牌的挖掘与打造必须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紧密融合起来,找准城市文化品牌与特色历史文化的切合点,提炼特色历史文化的精髓,充实城市文化的内涵,使现代城市文化与优秀历史文化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秉承这一原则,针对县域多元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特色明显但提炼不足等问题,宾阳县委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高位推动本土优秀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作,让文化“立”起来。2021年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史志查阅、搜集资料、实地走访、学术研讨等形式,坚持历史观和辩证法相结合,系统全面进行溯源、整理、研究,挖掘出宾阳“五大文化”,并将宾阳“五大文化”的打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环环相扣,为宾阳打造彰显地域文化特质的文化品牌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在文化品牌的升级打造中构建起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顽强拼搏、众志成城、奋勇争先的精神谱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充分激发文化的内生动力,打造一批广受百姓认可和青睐的群众文化品牌。

线上线下,为讲好文化故事同频共振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宾阳县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和主动权,加快文化传播步伐,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弘扬“五大文化”精神,讲好新时代文化故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等多形式载体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专题宣讲活动。打造IP体系,推出形象标识、文创产品、主题歌曲、微电影、纪录片、城市雕塑等宣传媒介,让“五大文化”符号遍地开花、深入人心,彰显宾阳文化魅力,展示宾阳文化新形象,使宾阳故事更易于被记忆、利于被传播。

持续深入挖掘研究文化内涵和底蕴,形成宾阳“五大文化”整体性保护开发的理念、思路、路径。推动优秀文化保护工作走深走实,办好宾阳炮龙节等节庆,打造文化旅游名片,深入开展挖掘宾阳文化底蕴的学术研讨,鼓励宾阳优秀传统文化敢走出去、能走出去,提高宾阳传统文化的知名度,扩大宾阳品牌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创新文化传播途径,拓宽传播渠道,线上线下结合,让文化不仅真正“活”起来且“火”起来。

固本培元,为推动文化赋能凝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宾阳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以文化人,增强全县人民对“五大文化”认同,深化故土情感,厚植家国情怀。全县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厚积宾阳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磅礴力量,以文化促进“以诚待人、讲信修睦”,自觉遵循王阳明先生当年驻节于宾倡导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思想。建立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政府、打造诚信社会,让全县各民族和睦交融、向善崇德,引领精神文明新风尚。以文化促进“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廉政建设,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力量,使之能忠诚、守干净、勇担当。激发敢于创造“革命速度”“奋勇争先、勇创奇迹”的精神内核,打造能力超强、无私奉献、敢闯敢拼的干部队伍,激发全县人民创优争先的工作热情,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努力破解阻碍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难题。

守正创新,为构建全新格局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硬支撑”。

近年来,宾阳县荣获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等称号,连续多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县域投资潜力位列全国前200强。新征程上,宾阳县要把文化强县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优化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促使文化领域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效助推宾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协调,推进文化事业新发展。深入研究和阐释优秀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精神标识,完善保护、研究、利用机制,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通过项目申报、多元传播、文旅融合、文明实践等措施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提升宾阳文化软实力。

坚持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构建文化产业新格局。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2022年获评“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的含金量,提高旅游产品的供给能力。围绕大力实施“六大战略”的目标,全力构建“一轴两区两园两带”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打造民营经济强县、构建现代化商贸名城、建设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目标,以“五大文化”为媒介,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对宾州古城、王阳明驻节于宾、昆仑关、黎湛铁路等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工业文化遗产等进行恢复和保护修缮,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宾阳文化地标。通过深化“五大文化”与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激发“五大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稳步推进宾州古城项目、现代物流和铁路文化园、王阳明文化博览园、中国广西·宾阳农谷、陈平岭南梅乡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宾阳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为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作者系中共宾阳县委书记 施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