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管理“小切口” 做好安全“大文章”
——南宁交警打造“甘棠模式”推动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质增效
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深入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和自治区安委办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宾阳县甘棠镇为“小切口”,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甘棠模式”,推动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质增效。自去年以来,甘棠镇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大幅下降。
教育宣传有特色
安全意识入人心
在宾阳县甘棠镇高棠村委冯村的交通安全文化长廊,交通安全宣传标语与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展板相互映衬。
南宁交警在安全教育上狠下功夫,做深宣传“大文章”,推动甘棠镇在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上形成特色,打造道路交通安全示范村,而冯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据了解,冯村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冯村人”主题活动,重点提升村民的道德素质。通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建立交通安全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介绍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去年以来,该村人员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被处罚酒驾、本村路段事故均为零起。
近年来,南宁交警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进村委、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六进”活动。创新形式,用甘棠本地话录制《甘棠镇道路交通安全十五条措施》《致群众的一封信》等音视频宣传素材,让交通安全宣传更贴实际、更接地气,并组织开展“零酒驾村”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交通安全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营造人人知晓、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氛围。
网格管理全覆盖
提升共治聚合力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甘棠模式”取得成效,与网格化管理模式密不可分。据悉,南宁交警做足责任“大文章”,推动甘棠镇制定《甘棠镇道路交通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建立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逐级定岗定人定责,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全覆盖,着力提升协同共治合力。
冯村村长潘成银作为甘棠镇交通安全第三级网格劝导站站长,负责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并对村民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潘成银介绍,冯村充分发挥劝导站、劝导员的作用,坚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工作,重点把提升村民文化素质融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
“村里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做得到位,平时播放的交通安全事故视频让我们很受教育。大家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交通安全隐患减少了,我们出门更放心了。”村民施连香说。
整合警力资源
延伸治理触角
为让交通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延伸至农村地区,全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宾阳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充分利用“交所合一”联勤机制,联合辖区派出所民警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宾阳县交管大队大队长王斌介绍:“‘交所合一’勤务模式有效整合了警力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一警多能’,把治理触角延伸至边远乡村,通过民警上路执法、入户宣传、隐患排查,大大增强了农村地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不断创新举措,用好执法队员、“两站两员”等管理力量,突出“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持续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公路巡警科科长王灏表示:“下一步,南宁市将把交通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主要整顿内容,将‘甘棠模式’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和推广,推动南宁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前进,再上新台阶。”
(记者 韦峭)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