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冼慧莹)5月15日上午,是连着几天阴雨后难得的晴天,在良庆区大塘镇那团村的一块稻田里,那团村党支部书记、村支书主任黄益友正带领几名村委干部与群众抓紧为稻苗施肥。看着田里焕发的绿色生机,很难想到这在两个月前还是一块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那团村党支部书记、村支书主任黄益友(右一)与村委干部、群众在为稻苗施肥。
今年3月,那团村在实地核查耕地图斑中发现了这一块面积有7.5亩的撂荒地,经了解是因村民家中劳动力不足而导致无法耕种。眼下就快要错过了春耕的好时机,身为田长的那团村党支部书记、村支书主任黄益友立即召集起村“两委”干部、驻村队员、包村工作队员展开行动,为耕种困难的村民主动提供帮助,排涝、打农药、除杂草、修路、抽水抗旱、插秧……大家抢抓赶早让撂荒的田地重新焕发“绿”颜。“再过一个月,这批水稻就可以成熟收割了。” 黄益友说。这些日子以来,他与队伍常常深入田间,积极为弱劳力或无劳力家庭解决种植困难问题,用最直接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唤醒“沉睡”土地,认真挑起田长巡田保护的工作职责,做好耕地“守护人”。
原本撂荒的田地变成了种满水稻的田地。
为加强耕地管理和保护,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良庆区积极采取有关措施落实田长制,压紧各级田长责任,把每寸耕地保护成丰收的沃土。记者从良庆区田长制办公室了解到,良庆区出台《南宁市良庆区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方案》,设置区、乡镇(街道)、行政村三级网格体系,明确各级田长工作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保护网格,将保护任务落实到人、到地块。2022年8月,城区下发《南宁市良庆区巡田制度(试行)》,建立起完备的田长制体系,不断压实各级田长主体责任,促“荒地”变“良田”。
“我们对各镇(街道)相关巡田员进行了‘田长巡’APP 、‘邕护田 ’APP培训,以帮助实现田长制有名、有实、有效执行,牢牢守住镇(街道)内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良庆区田长制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良庆区有80个行政村(社区),各级田长、副田长和网格员(护田员)共计约550人注册使用“田长巡”APP、“邕护田”APP。据了解,良庆区各级田长已累计巡田4900余次,在田间地头,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开展耕地保护系列专项行动,通过补充整改图斑“流入”地块等举措,实现荒田“流入”耕地,同时也深入到村民群众中进行耕地保护宣传,提高村民耕地保护意识,以做实田长制,守护每一寸耕地。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