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农文旅融合为产业发展赋能

“纯内新政策(啰),改革发展快(啰),做工(啰)讲科学(啰),瓜果大(啰)丰收(啰)!(歌词大意:现在政策好,改革发展快,科学种植养殖,瓜果大丰收)……”优美的歌声从金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活动室飘来,引来众多群众驻足倾听。近日,在西乡塘区金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经常有音乐老师和一群山歌爱好者在练习当地称为唱“潘”的非遗项目。

金陵镇位于南宁市西部,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壮族安龙歌会(唱“潘”)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早年曾在各地文艺活动上演出,是深受欢迎和好评的地方民族节目。

2023年金陵镇依托具有壮族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将乡村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利用辖区重要产业南瓜和唱“潘”这两件“宝”,发展独具特色的南瓜文化旅游节,促进辖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聚集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今内丰收节(啰),兰兰做候能(啰),甫老(啰)连力细(啰),都背飞(啰)背游(啰),岩斗到群那(啰),队那(啰)尽南瓜(啰),层花(啰)际层瓜(啰),被内大(啰)丰收(啰)!”(歌词大意:今天是丰收节,家家做糯米饭,大人和小孩,都上街游玩,刚好路过田地,里面满地南瓜,一批花结一片瓜,今年大丰收),悠扬的唱“潘”把农民获得南瓜大丰收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借助媒体力量,唱“潘”非遗和金陵南瓜一同显声扬名,一时间,不少外地人闻声而来。南瓜销路大开,唱“潘”魅力无穷。

“唱‘潘’原生态特点鲜明,曲调欢快,节奏分明,一般自编自唱,出口成歌,特点是五字一句,每首四句,想象丰富,语言通俗生动,是壮族文化的历史遗存。”金陵镇文广站站长陆辉源说,“我们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生产生活的场景融入唱‘潘’,又在唱腔上进行改良,一经推出便深受老百姓欢迎。”

每逢唱“潘”活动,音乐一响起,热闹的现场立马变得安静,大家被优美动听的歌声吸引,一曲完毕,“唱得好,真好听!”欢呼声此起彼伏。“听说南瓜文化旅游节有唱‘潘’演出,我们几个老姐妹特地从外地赶来过个瘾,以后有唱‘潘’演出,我们还会再来。”几位外地游客兴奋地说。

“我们计划参加多场文化节、文艺演出等活动,提升唱‘潘’的知名度,通过招收一些青少年加入到唱‘潘’的队伍,把非遗文化发扬好传承好。”金陵镇南岸村唱“潘”表演者梁萍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西乡塘区金陵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金陵镇以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为抓手,组建唱“潘”、舞蹈、书法、乐器等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厚植乡村文化根脉,也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同时,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赋能,打造右江“黄金水岸”农文旅新经济带和乡土文旅IP,获得较好效果。在非遗文化的助力下,今年“五一”假期,金陵镇旅游人数达到6.2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翻了一番。

(记者 杨盛 通讯员 马艳萍)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杨盛 马艳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