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秋艳 通讯员 徐庆)近日,“6.18”电商购物节拉开帷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打折、满减等促销活动吸引顾客。6月15日,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中心发布2023年第11号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选择正规平台,科学理性消费,切勿因打折而盲目选购。
正规平台有保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应选择规模较大、信誉良好、安全性强,得到社会认可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可以从证照公示情况、评价详情、售后服务、退换货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其次,仔细了解平台或商家的促销及售后规则,特别是格式合同中有无“霸王条款”或为消费者退货额外增设条件;最后,警惕社交媒体上的商家或代购,在缺乏第三方平台保障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消费纠纷。
理性消费莫跟风。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购商品,不要因为优惠促销、凑单满减等原因盲目跟风而囤积过多商品。购物时要提防消费陷阱,防止商家虚构原价或“先涨后降”,不轻信价格过于悬殊或未明确优惠时限的商品链接。理性面对“直播购物”、“明星带货”等销售形式,不轻易听信主播的口头宣传,下单前应仔细了解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质量和效果。对于预售产品,购买前要明确预售定金和尾款的支付时间、金额、商家的发货时间、双方的违约责任等条款,在支付定金后,留意尾款的支付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特殊商品多留心。通过网络选购保健食品、医疗器械、药品要提高辨别意识,留心查验进驻淘宝、京东、美团等平台的销售者是否已经取得药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资格,切勿轻信“朋友圈”、个人代购等发布的药品、医疗器械等销售广告,不从非法渠道购买相关产品,不购买“三无”药品。消费者在网上选购食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查看产品标签信息是否齐全、规范、清晰,小心商家采取打折促销等方式销售临期食品,也不要因为折扣和低价大量购买临期食品,以免食品过期、变质造成浪费。再者,购物高峰期间,尽量不买急用或生鲜类商品,以防快递延误或送货途中商品变质。
退货换货多思量。在“6.18”电商购物节期间,要注意商家的退换货政策,虽然大多数商家都提供退货保障,但是也有不同的规则和条款,在购物前一定要检查所购商品的详细信息,了解退换货的规定和时间要求,不能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注意留存购物发票、聊天记录等相关交易证据。尽量选择提供运费险的商家或商品,降低退换货时承担运费的风险,对网购商品,尤其是大件、贵重商品,要确保当面查验确认完好无损并符合约定后再签收,如有破损,要当场拒签并拍照留证。对买回来但不满意的物品,合理利用“非现场购物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法律规定,及时办理退货。
无理由退货要注意。知晓以下四类商品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七日无理由退货:一是消费者定制的商品;二是鲜活易腐的商品;三是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是交付的报纸、期刊。消费者退货商品应当完好,并承担商品退回的运费,经营者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若商品存在难以恢复的使用痕迹或价值已经明显贬损,进而影响二次销售,则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换货”规则。
个人信息防外泄。消费者应树立防范意识,不登录陌生网站,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不扫不明二维码。购物时要增强安全支付意识,要通过正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对要求直接转账、扫码支付或是诱导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情况要提高警惕。此外,还应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透露给他人,防止信息遭到不法分子利用。
消费维权要及时。一旦发生消费争议,要及时联系平台或商家协商处理,如协商不成,可以拨打12345、12315热线、向当地消费者组织投诉,或通过“全国12315”网站、公众号、手机App等渠道可以24小时投诉举报,还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及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金额巨大涉嫌诈骗的,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