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关爱残疾儿童少年 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质量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邓玲 通讯员 唐启斌 李爱)近年来,上林县严格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加强领导组织,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规范评估,强化日常督导,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益,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质量。

上林县关爱残疾儿童少年,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教学得到保障。

摸清底数 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人员数目准确

上林县教育局结合自治区教育厅下发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名单,及县残联提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情况,及时进行信息比对,建立全县需要安置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名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进入名册。

各学校通过入户走访和电话家访等方式进行核实,详细了解适龄残疾学生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能力,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调查登记、统计录入、建档造册等工作。截至目前,上林县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任课教师21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548人。其中,在特教学校就读94人(88人在本县就读,6人在县外特教就读),随班就读252人,享受送教上门服务61人,75人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42人已初中毕业。

精心组织 确保残疾儿童少年评估安置规范

上林县教育局联合卫健、民政、残联、乡村振兴及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组成上林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科学评估,全面掌握残疾儿童少年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将残疾儿童招生入学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同步实施;同时结合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全覆盖、零拒绝”的工作原则,建立“一生一策”台帐,制定教育安置预案,妥善解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问题。

上林县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原则,优先安排残疾程度较轻的儿童少年到就近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对于重度、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则安排到上林县特殊教育学校入学;对于需专人护理、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通过“送教上门”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中小学学籍管理。如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外地做康复治疗,或没有办法接受“送教上门”的(除残疾儿童少年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可以根据家长申请情况,办理缓入学或者实施远程送教活动。

多措并举 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教学保障

上林县根据有关文件通知要求,及时足额拨付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落实特教教师、承担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教师工作待遇,提高学校招收残疾儿童少年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特殊教育工作服务保障水平。

同时,在学校教育经费实施“两免一补”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教育扶持资金补助标准,减轻困难群众家庭经济负担,确保全县各学校辖区服务范围内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有学可上、应入尽入。两年来,上林县共发放特殊教育交通补贴约23万元。

加大宣传,确保全民参与助残活动氛围浓厚。上林县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的政策、教育安置方式、操作流程、残疾学生资助政策,并就残疾儿童少年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答疑解惑。积极动员残疾儿童少年的家长要及时送孩子入学,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呼吁学校老师、学生关爱残疾学生,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强化督导,确保全县特殊教育工作质量提高。结合实际情况和控辍保学工作要求,上林县教育局组织开展2023年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研讨活动,贯彻落实南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发挥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职能,规范“送教上门”形式和内容,加强送教服务过程日常督导。重点检查各学校“送教上门”的工作台账如教学方案、课时规划及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教学目标任务(每月2次、每次3课时)是否达标等,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全县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邓玲 唐启斌 李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