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一
驻村轮换展新颜 尽锐出战助振兴
——我市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在“七一”来临之际,即日起本报推出“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聚焦党员干部在一线拼经济搞建设、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强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加强人才“引育留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等,讲好经济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的鲜活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奋力谱写南宁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一线是锻炼党员干部成长的重要平台。我市坚持将基层党建“五基三化”与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同部署、同谋划、同推进,切实抓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轮换工作,把精兵强将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
锻造过硬队伍 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
驻村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羊”、凝心聚力的“主心骨”。 我市全力锻造抓乡促村过硬队伍,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点燃乡村振兴的“主引擎”。组织部门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抓管理重培养,让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村屯贡献智慧、释放能量。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如何写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关键在怎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直接下到村屯一线与基层干部并肩作战,与基层群众共同攻坚。”中共南宁市邕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龚良说。
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成为村民身边的“暖心人”。
群众的大事小情都愿意跟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分享、商量,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第一书记们抓住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拉投资、因地制宜引项目,乡村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了;驻村工作队注重强化农村社会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不少矛盾纠纷在源头就得到调处和化解,乡村文明之风更加凸显了。
凝聚发展力量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我市在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时,注重将那些沉得下身子、出得了点子、找得准路子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创村强民富的广阔前景。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副主任梁熊于2021年到隆安县都结乡红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来他挥洒热血青春,建强基层组织、用好帮扶政策、实施惠民举措、做好规划引领,为红光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选优配强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带来什么?梁熊认为,一是带强班子,二是带富村子,三是带好路子。如今,红光村“两委”班子更加团结,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升。两年来,在后盾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及隆安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梁熊带领村民实施各屯拐角路口转角镜安装等一批安防工程,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实施4000米机耕路建设、2500米村屯道路硬化等一批交通工程,打通了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实施饮水提质、路灯安装等一批民生工程,切实改善了群众生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人才既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更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我市广泛凝聚人才力量,努力让人才在乡村聚起来、强起来、活起来、驻下来,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中共南宁市委办公室一级科员来凤仪在担任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保卫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围绕环村路打造形成火龙果种植、大棚养鸡、蔬菜种植、释迦果种植为主的多样化特色产业典型示范带。2022年,该村支柱产业火龙果种植面积超500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30万元,并以“和美保卫”为主题打造出火龙果特色产业品牌,拓宽了火龙果销路。
“经过锻炼,我成长了很多,更加了解基层,对党的政策把握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能帮助到别人,我也很开心。”来凤仪说。
拿好“接力棒”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今年是驻村工作队的轮换之年,我市抓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轮换,坚持尽锐出战,要求后盾单位原则上选派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驻村,特别优秀的适当放宽到科员,目前市本级选派的372名轮换第一书记全部到位。其中,副科级以上占87.87%,45岁以下占76.82%。同时,举办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做到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补所短、扬所长,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南宁市财政预算绩效考评中心绩效评价科副科长蓝梅艳于2020年4月担任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村驻村第一书记,她结合东春村实际,争取粤桂协作资金和腾讯公司投入用于数字乡村治理及智慧旅游建设,依托东春村优质自然生态资源,打响东春村民宿旅游品牌。如今,东春村乡村旅游业高速发展,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500多万元,农特产品销售收入800多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蓝梅艳在驻村届满后选择留任,因为东春村仍有她的一份牵挂和惦记。“目前村里正在实施几个大的项目工作,如福田路提升改造已进场施工、数字乡村建设正在搭建平台、人居环境整治正进入施工阶段等,我有一种放心不下的挂念。接下来,我计划把上一届未完成的工作,有始有终地做下去,并做出成效,为东春村乡村振兴贡献个人绵薄之力。”她说。
中共南宁市委办公室综合二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曾路是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雅联村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如今他到村已两个多月,在持续熟悉村里情况的同时,心中也有了思路。
“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国家稳。持续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将有效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和资源优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曾路说,“我将全力接好接稳助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入扎根基层访民情、问民意、解民忧,深挖玉米粉、旱藕粉、黄豆、黑豆等‘雅联四宝’品牌价值,扩种金银花和辣椒,用心用情用力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续写和美雅联乡村振兴新篇章。”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将结合大兴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考评制度,强化驻村第一书记的教育、管理、监督、考评、使用等各环节工作,引导广大驻村干部扎实履职、主动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全市驻村帮扶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南宁云—南宁日报 记者 韦峭 通讯员 石金奇 潘中心)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