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李 慧
走进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但见树木葱茏,山花烂漫,一户户清新淡雅的小院,透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向远处眺望,青山如黛,碧空如洗,山顶白雪尽收眼底。
在闽疆艺术家创作交流基地一楼大厅,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孟二虎正在给学生们上艺术课。今年,孟二虎和同事们带着368位学生来到小分子村进行研学。
“小分子村农耕文化底蕴深厚,风景独具特色,是进行艺术创作不可多得的‘宝地’。”孟二虎告诉记者,“这里的村落自由散落在平原、山坡和丘陵中,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景色更自然、更朴素、更入画。”
小分子村位于东天山脚下,吸引着许多同孟二虎一样的艺术家来此定居创作。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村里建立工作室,小分子村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嬗变为远近闻名的“画家村”。
2017年,为吸引艺术家入驻乡村进行艺术创作,新地乡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让画家能够安心留在乡村。新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周艳娥介绍,如今已有31位艺术家入驻“画家村”,其中包括画家、作家、纪录片导演等。
为盘活村里闲置的宅基地资源,村集体还成立了农旅康养民宿服务有限公司,修葺破旧宅院,发展乡村旅游。
“村干部、老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宅院资源被盘活,村里还开起19家民宿,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小分子村党支部书记吴晓明告诉记者。
艺术的种子在村里扎下了根,也激发了村民的创作热情。村民马生喜和张红夫妇俩拿起画笔,成了有名的农民画家。“以前我们三口人就在8亩地里刨生存,自从画家们来了以后,我们也跟他们学着画画,画出我们红红火火的好日子。”马生喜说。
“艺术深深扎根在新地乡,给小分子村注入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滋养着群众的精神世界,‘乡村+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前景大好。”周艳娥说。
如今,“画家村”的路宽了、整洁了,村庄的环境也更美了。有了文化作底色,村里的旅游业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乡村振兴的潜在动能正在源源不断向外喷涌。
《光明日报》(2023年06月29日 09版)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