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干答好壮大实体经济关键题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6月8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动员大会,强调要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围绕发展学以致用,聚焦发展狠下功夫,切实解决壮大实体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做好稳中求进、深化改革、提质升级、要素保障、降本增效、科技赋能、政策落实、产业安全等八大调研服务,努力达到“三升两去三消减”的目标,切实把主题教育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强大动力,汇聚起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本期围绕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建新功、答好壮大实体经济关键题进行探讨。
思想行动“破冰”引领实体经济“突围”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改革办、财经办)财经一处(经济处) 梁家将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就要抓制造业,搞实体经济。产业发展一直是我区的最大短板,其中工业是突出弱项。近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作出全力推进工业振兴等重大部署,大抓工业投资、大上工业项目,全区净增规上工业企业近2400家,2022年工业化率回升至25.8%,两年提升2.4个百分点。
广西区位条件优越、要素资源丰富、开放平台众多、产业基础较好,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这些优势和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壮大实体经济依然任重道远。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三弱三难”(经济增长弱、投资后劲弱、消费复苏弱,市场主体经营难、重点行业发展难、基层财政“三保”难)比较突出,一些领导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不深不透,学用结合还有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把握上仍然存在偏差,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对市场干预过多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存在,一些要素保障、融资支持、创新人才、政务服务、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制约性、累积性、倾向性问题亟待解决。
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作风是保障,实干是关键。自治区党委提出通过做好八大调研服务,努力达到“三升两去三消减”目标,就是要求全区党员干部厘清思想认识,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推动经济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以思想行动“破冰”引领实体经济“突围”。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开放的视野靠前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用地、用林、用能、用工、融资、物流等要素需求,强化企业在创新联合体的主体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让企业在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中获得更多便利、实现更大发展。要围绕稳中求进、提质升级、产业安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改善预期、提振信心,抢抓机遇、加快转型,不断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大兴调查研究、坚持“严、实、效”和“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靠前服务,问需于企、问计于实践,分类施策、标本兼治,构建全区上下同题共答服务体系,下大力气解决“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使我区真正成为近悦远来的投资兴业热土。要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给予企业家、实业家更多关心关爱和信任支持,让他们立足广西、扎根广西、热爱广西、建设广西,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奋斗姿态共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共襄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大业。
企业期盼“三多三少”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李晓敏
近年来,随着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政务服务得到进一步优化,市场活跃度有了新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得到了增强。但从各地企业反映情况来看,当前困扰我区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还不少,部分体制机制性的深层次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形势新变化又带来了新问题,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影响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困境。归结来看,企业希冀的“三多三少”须引起高度重视。
多点先知先觉,少点后知后觉。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先知先觉能“吃肉”,后知后觉就意味着“割肉”甚至被淘汰出局。这就迫切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比如,企业密切关注本行业发展态势,对行业发展周期有着一定的敏锐度,对产业扩张或收缩的时机有着自身的把握,但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接需求支持时,一些部门的反应较为滞后或存观望态度,导致市场发展机遇转瞬即逝。要做到先知先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多到行业市场发达的一线城市考察学习,近距离观摩先进思路理念,努力掌握行业发展规律和周期,与企业同进步。
多点雪中送炭,少点锦上添花。疫情期间,与国内其他省(区、市)一样,我区实行大范围留抵退税政策,极大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经营资金周转压力,得到了企业赞誉。雪中送炭的服务不仅能让企业摊薄成本、提高效益,甚至能让企业及时止损、转危为安。现实中,“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还较为严重,这在企业融资服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处于头部或领军地位的企业往往自有资金较为充裕,现阶段融资需求不大,银行信贷部门却经常上门请他们去贷款,让他们哭笑不得。另一方面,对于正处快速扩张的部分民营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可提供的有效抵押物不足,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又够不着,企业能获得的信贷支持极为有限,很多情况下只能求助于民间资本。这就需要包括银行在内的各有关方面能多下“及时雨”,多解“燃眉之急”,少点“表面文章”。
多点专业服务,少点行政思维。专业高效的服务能帮助企业抓住行业发展要领,迅速做大做强。广西某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10年前他把总部位于深圳龙华的生产线转移到广西某市高新区,刚开始几年发展势头不错,但近年来业务下降很快,他在广西的投资也放缓了,而同期他位于江苏常州以及江西赣州的工厂效益却逆势上涨。在他的分析里,后面两地相关部门的专业服务能力更强,他们清晰地了解企业发展到哪一步就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精准服务,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资产信用评估、资本市场服务等专业服务方面,往往能事先帮企业统筹考虑,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沉没成本、试错成本,助推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心一意做大做强。这就需要我们知耻而后进,不断强化向先进学习的动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服务“加法”换取企业发展“乘法”
□百色市委组织部派驻田阳区工业振兴特派员 杨文鑫
当前,在“三重压力”下,实体经济面临产能释放受限、利润下降、投资意愿不强、信心不稳等困难问题。新形势下,如何筑牢我区实体经济根基?全区上下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行动,服务实体经济战线全面拉开。
答好壮大实体经济关键题,身处基层一线的工业振兴特派员责无旁贷。从2021年起,广西启动工业振兴特派员制度,上千名工业特派员奔赴各地工业一线战场,服务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重点招商项目、重点工业园区,成为推动全区工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何用好这一制度,让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走深走实,以更精准高效的服务、更务实有力的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以精准服务的“加法”换取企业发展的“乘法”,值得深思。
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工作,首先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当前有什么样的扶持政策,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趋势,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点在哪,等等,特派员对此要了然于胸。只有自己理解了政策,才能为企业争取到政策的扶持;只有了解了行业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做好提前统筹服务;只有明晰了市场的竞争点,才能更好地与企业“围在一张桌子上”研究解决问题。
“浦江经验”告诉我们,面对面做工作是最管用的方法。只有关口下移、俯下身心,聚焦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持之以恒地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项目建设一线、园区发展一线,坚持不懈地建构与企业面对面互动场景,与企业“围在一张桌子上”研究问题,不断拉近与企业的距离,才能更好地获取企业的信任。大家同题共答,对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马上给予解决;对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则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集中会诊、上报上级部门进行有效决策;对一些政策规定具有模糊性、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矛盾进行针对性澄清,将一些需要去跑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事务变成“不跑一地”。这样哪怕面对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也能够通过面对面的接触给企业一个解释,实现“事情未必立刻解决,但企业依然满意”的效果。
服务实体经济不是“一阵风”,要以调研服务为契机,对问题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式管理,全面摸清企业的情况底数、问题和发展需求,并持续跟进服务。比如,百色市开通了特派员通道,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服务机制,企业有问题直接找特派员,特派员24小时受理企业诉求,常态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诉求协调服务,实现“一条通道走到底”,有力助企纾困增效。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