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仙湖镇:竹子拔节“声声响” 竹农增收“节节高”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秋艳 通讯员 吴宏剑 覃明云 实习生 刘星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眼下,南宁市武鸣区仙湖镇六冬村的600亩梯岭上,遍布着郁郁葱葱的小竹林,竹林下一颗颗“小绿胖子”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雨后春笋的香气沁人心脾,工人们采挖竹笋的身影随处可见。这是仙湖镇仙笋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功自主培育的第一批麻竹笋,近日喜迎丰收季。

据了解,每年的7月到8月是麻竹笋出笋的盛期。麻竹笋不仅美味,鲜笋口感脆嫩,制成酸笋和笋干也各有风味,而且绿色健康,富含粗纤维,无脂肪、无污染,是国内罕见的食用笋品种,被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

“虽然麻竹笋种植难度小,成本投入较低,但十分依赖气候及水资源。仙湖镇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所以2022年就选择在仙湖水库附近发展该项目。”仙湖镇仙笋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俊石表示。陶俊石是武鸣两江人,外出工作多年的他却一直有颗返乡创业的心。在参加仙湖镇党委、政府组织的能人志士外出调研活动时,陶俊石接触并了解到了麻竹笋项目,经过考察武鸣区各地资源情况,他最终决定在仙湖镇六冬村投资研发该项目。

据介绍,六冬村麻竹笋种植基地的笋苗从广东买入,一株成本约5元,平均每亩可以种植36~45株麻笋苗,当下共种植600亩。今年是种植基地麻竹笋采挖的首年,约有200亩梯岭产笋,产量约为1000~1500斤/亩,按照近几年较低的市场价每斤1.2元来算,每亩可售出1200~1800元,扣除管理成本后,每亩净收入可达500元左右。预计明年麻竹笋产量能达到5000斤/亩,届时收入也将翻番。

“之前,只能在村里或者其他乡镇打零工,收入不太稳定。但自从村里的麻竹笋种植基地建成后,平时既能在附近打散工,又可以在家门口种竹笋挣钱,一天稳定收入有150到200元,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在麻竹笋基地务工的六冬村村民潘金珍笑容满面地说。

下一步,仙湖镇将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麻竹笋产业,进一步扩大麻竹笋种植规模,建立“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农户种植、保底回收、加工销售”的麻竹笋产业链条。还将由镇党委、政府推动,六冬村村委带头,协助仙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本地麻竹笋加工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农户个人收入,增多就地就业岗位,推动实现麻竹笋产业持续稳定增收,走出一条适合仙湖镇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唐秋艳 吴宏剑 覃明云 刘星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