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筑屏障 迎“风”而上守平安——南宁市全力防御台风“泰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受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的影响,7月18日以来,南宁市迎来大范围降水和大风天气,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我市各级各部门迎“风”而上,强化各项应对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确保城市平稳有序运行,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进入防御态势 做好水情工情监测
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全面进入防御态势。市水利局督促全市各地加强水工程监管,对于空库运行的水库,向各级防汛责任人逐一发放职责告知书,提醒“三个责任人”到一线履职;强化水工程雨前雨中雨后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实行水库安全度汛每日零报告制度;对重点盯防小型水库以及强降雨区的水库加强值班值守抽查;落实抗洪抢险应急专家组、市防汛物资储备应急队伍24小时待命。
目前,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市累计抽查水库值班值守情况412座。针对台风可能引发的山洪灾害隐患,南宁市更新了全市1961个山洪灾害基层责任人信息,督促各地强化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畅通预警“叫应”机制,确保不发生山洪灾害人员伤亡事故。市水利局密切监视台风路径和雨水情动态,并适时向重点防御县(市、区)发出台风防御警报和通知,持续做好水情工情监测,组织对超汛限水位运行的水库和存在高水位运行的水库采取措施提前降低库水位,腾出库容。
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筑牢城市“防水墙”
为全力保障排水安全,南宁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已提前制定防内涝应急处置预案,落实防内涝应急抢险队伍,以及预置沙袋、管涌罩、挡水板等防倒灌应急抽排设备。“从7月17日18时开始,我们落实24小时备勤制度,进入应急处置状态。现已出动355人进行防御值守,调度58台抽升设施和62辆应急抢险车,做好台风防暴雨内涝布控和应急抢险准备,确保最大限度减少内涝积水影响。”该公司排水设施运维分公司副经理梁泓说。
目前,该公司已对立交桥、隧道、涵洞等重点防涝部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加强清疏和布防。当市民遇到内涝积水或井盖位移信息时,可通过“防涝随手拍”小程序及时反馈,该公司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根据工单信息核实定位及现场情况,火速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的进度和结果及时反馈给市民,保障汛期市民的出行安全。
加固树木减少隐患 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检查绿化树木枝干有无松动,清理倒伏的绿化树木……7月18日,记者在南宁市区各条道路看到,绿化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序进行各项隐患排查和应急抢险工作。
据了解,我市绿化管理部门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台风“泰利”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台风来临前,绿化管理部门派出多组巡查维护人员,对道路两侧的绿化树木开展隐患排查、枝干修剪工作,避免大风导致树木出现断枝、倒伏等风险;针对一些抗风能力不佳的树木,使用支撑物加固树枝,避免掉落,降低安全隐患。台风来临,面对绿化树木被风吹倒的情况,绿化管理部门第一时间派维护人员到达现场,修剪树枝、扶正树木,开展断枝清理工作;认真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路面巡查力度,确保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全力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筑牢工地安全屏障 全面排查内涝风险
全市各级住建部门提前准备,在“泰利”到来前发出各类提醒信息365份,出动巡查人员159人次、车辆57辆,开展检查114次,督促各在建项目认真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防涝工作,重点落实好起重机械、深基坑等的防御台风措施,对起重机械防台风工作提出技术指导意见,同时督促企业储备沙袋、水泵等应急物资,并由项目部人员24小时带班值守,确保建筑工地安全度过台风影响。
对城市易涝点进行再排查,我市住建部门完成重点区域及易涝点周边排水设施检测312.7公里,完成管线清淤疏通678.11公里;完成雨水井清掏84264座,雨水口326865 篦;完成131978.78公里设施巡查,根据巡查结果,完成1036个井盖及4819个篦子更换工作,完成6000座检查井防坠网的安装工作。
结合全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市住建局组织工作人员及专家深入全市各县(市、区)开展全覆盖现场指导,对落实房屋安全巡查和加快隐患整治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确保“危房不住人、危房不经营”,有效防范房屋结构安全事故发生,出动检查人员30人次,现场指导发现问题5处,已落实整改5处。
奔赴一线开展指导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为有效应对“泰利”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南宁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农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下沉各县(市、区),对粮食、蔬菜、林果、水产、畜禽等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基地等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指导农户开展防灾救灾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广大农户,中稻和迟稻、晚熟早稻及在田未收的春玉米、春花生田(地)要在台风过后尽快排除田间积水,防止长时间淹水导致茎叶腐化和烂根死苗,防止积涝对田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中稻倒伏稻田应在洪水退去时及时洗苗扶苗,尽快恢复叶片正常光合作用,并科学适量施肥,促进农作物在灾后恢复生产。
同时,市农业农村局加强中稻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适时防治晚稻秧苗期病虫害,重点对已发病田块和新出现的发病区域,及时用药全面预防,防止病虫害流行。其间,市农业农村局严格落实防台风值守响应制度,并加强应急物资预置储备。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和单位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确定专人统计农业防台风受灾情况,后期将积极协调配合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开展灾后理赔工作。
据悉,我市当前早稻收获刚过五成,台风过后,市农业农村局将加强组织动员,抓紧时间及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记者 郭少东 尹海明 余秋兰 覃雨轩 通讯员 卢明发 廖玉贞 实习生 廖晓灵 韦宇梦)
【相关新闻】
无惧风雨坚守岗位 全力保障市民安全
工作人员巡查易涝积水点,及时清理排水设施,降低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7月18日,青秀区大渌岭路一树木倒伏,园林绿化工作人员迅速响应,清理路面倒伏树木。 记者 黄红锦 摄
台风“泰利”来袭,给市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台风之下,我们也看到了无惧风雨的坚守者,他们坚守岗位、应急抢险、解救群众、排解疑难,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守护患者安康
“我们这里有一名轻度窒息的新生儿,需要立即转院治疗。”7月18日10时许,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接到其他医疗机构打来的急诊电话。市妇幼第一时间前往,在风雨交加的天气进行了一场生命接力。
在市妇幼急诊科医生的严密监测下,市妇幼急救转运团队顺利将患儿转运到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治疗。经前期的急救转运及后期的吸氧、监护等治疗,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情况趋于稳定。
家住兴宁区二塘镇的87岁马奶奶长期卧床,无法自主进食,需留置鼻饲管提供营养,平时复诊或更换胃管的时候都需要家属送去医院处理。7月17日当晚,马奶奶自行拔除胃管,这可把家属急坏了。
经多方求助,家属了解到三塘镇卫生院开设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线上预约护士即可上门提供护理服务。7月18日,接到预约的三塘镇卫生院护士陆静林了解情况后,冒着风雨赶到马奶奶家,为其置换了胃管。
面对恶劣天气,我市医护人员用坚守换来患者的安康,也让大家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坚强与温情。
维护市容市貌
市政环卫工作者、园林绿化工作者们坚守岗位,清理被风吹倒的树木,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全力维护市容市貌。
记者昨日在秀厢大道看到,受台风影响,道路上出现残枝落叶堵塞雨水篦的情况。环卫工人们迎着风雨,有的用手清理雨水篦旁的垃圾,有的掀开雨水篦,让积水快速排入管道。
“为应对台风‘泰利’,我们清保队伍有300多人坚守岗位,及时清理和疏通城区各道路的雨水篦,并重点对各易涝点的垃圾进行清理,铲除淤积的泥沙。”兴宁区市政环卫管理站清保队队长吴志姗说,在保障环卫工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环卫部门会根据雨情变化及时清理台风后的垃圾,确保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恢复城市环境卫生面貌。
7月18日10时许,我市绿化工程管理中心收到青秀区大渌岭路树木倒伏的通知后,立即派维护人员前往处理。在大渌岭路记者看到,道路旁的两棵蓝花楹倒在机动车道上,影响了道路正常通行。园林绿化工人拿出工具,修剪树枝,清除断枝落叶,把倒伏的树木重新扶正并做好支撑。
确保出行安全
为应对台风“泰利”来袭对我市交通造成的不利影响,南宁交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我市各路口路段巡逻管控和指挥疏导,全力确保我市道路安全通畅。
18日18时许,随着晚高峰时段的到来,我市一些路口、路段出现车多缓行状况,通行压力增加。记者在新民桃源路口看到,虽然人流量、车流量较大,但在交警的疏导下,该路口通行井然有序,并未出现车辆长时间滞留情况。记者在市区多个主要交通节点均看到交警执勤,他们根据车流情况控制信号灯时长、疏导交通、劝导交通违法行为、引导行人有序通过,确保恶劣天气条件下全市道路不发生严重交通拥堵和重特大交通事故。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全力做好交通运输重点行业领域防汛防台风工作。在城市客运方面,督促南宁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严格落实极端天气及其他严重影响安全运营情况下关口关站、线路线网停运条件,落实极端天气、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停运机制,不具备运营条件的,坚决启动停运机制。同时,抓好城市公交防汛工作,全面排查公交场站及各运营线路途经路段的内涝隐患,健全完善各项应急措施和临时绕道方案,保障市民群众安全出行。
(记者 韦峭 覃雨轩 吴青华 阮晓莹)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