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村口,步履不停,全市1.2万多名人大代表编入73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以下简称“站点”)开展履职工作;
圆桌对话,开门议事,全市4300名群众受邀参加站点召开的民情沟通会、调研座谈会并形成意见建议1567条;
畅通渠道,创新模式,全市打造的100个全景远程视讯示范点让“智慧南宁人大”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
行走绿城,一次次精心暖心的履职、一件件用心用情的实事,一处处生活“堵点”变成治理“亮点”,近年来,首府各级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努力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和群众的“联络员”、政风行风“监督员”、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展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南宁实践不断丰富拓展的旺盛活力。
心系民生,接续奋进。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力构建“三个落实、四个用力、五篇文章”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持续促进站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提质提效,努力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融入为民造福事业全过程,以更大担当和作为助推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合力抓落实 为群众办实事
青秀区新竹社区是一个老社区,0.78平方公里的面积里住着3712户近12700人,部分设施陈旧,社区人员密集、老龄人口多……面对城市迅速发展,如何让老社区在城市更新中重焕光彩,考验着基层治理能力。
能不能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支“笔”书写好这里的民生答卷?新竹社区站点做了尝试,把每月10日接待选民活动和每月18日“竹声倾谈”民情恳谈会进行整合优化,驻站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与居民群众交谈交心,收集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建议。
群众身边的休闲设施越来越多、困扰许久的化粪池改造问题得以解决、社区里设置的“空中花园”带来了都市里少有的田园农趣……新竹社区的点滴变化,折射出我市冒热气、汇民意、聚合力的民主形式。
从2019年9月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将“人大代表之家”升级为人大代表联络站,同步打造“站”“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品牌。2021年换届后,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1.2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重新编组,科学分配到全市734个站点,并通过有的放矢的培训,切实提高代表的依法履职能力。
增加联络站站长、联络员入驻社区代表站点;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微信群,为三级人大代表安排固定联系的基层代表、选民群众……在邕宁区新兴社区,站点融合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充分吸纳民意、汇聚民智。
民主,起始于人民群众的意见表达,落实于人民意愿的有效实现。市人大常委会建好、管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推进站点高质量融合——
机制更完善,活动更常态。市人大常委会抓好站点平台基础和功能建设,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工作制度、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台账管理,全力培育打造“站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的代表工作品牌;
当好“四员”,怀揣为民心。驻站的各级人大代表坚持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和群众的“联络员”、政风行风“监督员”、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变群众意见“被动听”为“主动求”;
履职显担当,服务“零距离”。市人大常委会将站点建设与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站点每年开展活动提出“十个一”的刚性要求,更好发挥站点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五大功能”作用。
在此基础上,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将100个示范站点升级建设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扎实推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走深走实。
在实处用力气 以真心促民心
从“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的职责,到深入基层一线践行“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履职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
驻邕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中的省部级、厅级领导以身作则,主动到位置边远、条件艰苦、问题较多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进站履职,与基层人大代表一起,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一年多来,助推处理站点重点建议200多条,代表和群众参与活动热情更加高涨。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幸福宜居家园”主题,依托站点召开民情沟通会、调研座谈会等1000多场次,有效促进一批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广泛好评,“有事找人大代表”逐渐成为群众习惯。
在实处用力,对群众用情,用心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期盼,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青秀区中山街道人大工委推行“代表联络站+网格化+大数据”工作模式,把驻站的36名人大代表编入所在社区网格,将“治理端口”前移至群众“家门口”;良庆区三叠石片区站点组织人大代表走入街巷开展调研,了解群众关心的路面硬化、污水管网改造等情况;西乡塘区安吉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为群众排忧解难……
同时,为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强思想与强本领、普遍学与重点学、课堂学与现场学、线上学与线下学、自主学与集中学“五结合”方式,实现代表学习培训全覆盖、精准化;市、县、乡三级人大制定出台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将履职情况和履职积分进行公示、公开通报;首次组织全体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进一步促进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履行义务。
拓宽履职渠道 促进问题解决
“检察官又来咱们这儿了!”近日,在西乡塘区安吉街道苏卢村站点,驻站检察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政策解读等服务,获得大家的称赞。这样的进站点“面对面”普法宣传,既具有专业性,也贴近民众。
去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市开展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以下简称“三官一员”)进站点联系人大代表服务群众工作,564名“三官一员”进驻全市14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参与基层治理的履职主体越发多元。马山县古零镇乔老片区站点探索总结的“人大代表+‘三官一员’+‘呗侬’”调解工作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小小的站点,展现的是南宁市开门立法、广纳民智的新气象。
在邕宁区蒲庙镇龙象片区站点,人大代表、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等围坐在一块,你一言、我一语,对《南宁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草案)》提意见。“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参与立法,乡亲们积极性都很高,大家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龙象社区居民黎香兰说。
如今在南宁,越来越多连接站点的民意直通车开通了。
“一地一品”,多点开花。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站点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领域结合,探索“站点+”履职模式——
隆安县城厢镇震东社区把站点“建”在服务民生一线,通过打造“小梁送工”模式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青秀区伶俐工业园则把站点“联”在产业链上,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企业一线,倾听民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宾阳县古辣社区站点紧扣“文旅”主题,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依靠主心骨,啃下“硬骨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支部进站点、联建促发展”活动,市人大机关各党支部、各县(市、区)人大机关党支部与31个站点结对共建,带动站点建设水平加快提升——
“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困惑和难题?有没有需要我们协调帮助的事项?”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室党支部委员会到横州市与那阳镇那市社区站点开展联建活动,并调研社区产业发展情况。
科技赋能,智慧履职。市人大常委会投入建设“智慧南宁人大”系统,让人大代表“云端”履职、“隔空”互动更加便捷——
开发建设移动环保监督平台,构建起“系统统一建、代表随手拍、平台自动转、部门及时改、人大监督办”的监督新模式。去年以来,平台共办结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相关意见建议5070多条,有力守护首府绿水青山。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认真抓好主题活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通过各级领导领衔督办代表建议、分级分类交办建议等机制,采取全流程网络处理方式,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有力促进南宁东部新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建议的办理落实。(南宁云—南宁日报 记者杨盛)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