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都结乡人大:考察学习 探索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慧婷 通讯员 李春桃 实习生 黄芳莉)为拓宽代表眼界,解放思想谋发展,探索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近日,隆安县都结乡人大主席韦传辉带领驻乡县代表及乡代表前往天等县交流学习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先进经验做法。

参观立屯事迹纪念馆。李春桃 摄

代表们到天等县进结镇好牛缘牧业洞宁牧场、瑞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肉牛养殖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听崇左市天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华勇介绍肉牛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深化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劳务用工联农带农建设,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带动用工2000多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

随后,调研组前往立屯事迹纪念馆参观了解立屯群众秉持现代“愚公”凿山精神,持续24年打通一条长460米,高、宽各4.5米,集交通、排洪于一体的出山隧道的事迹。前往龙茗镇桥皮村百龙屯乡村振兴示范点,了解当地通过深度挖掘百龙屯的文化内涵,借助粤桂帮扶的东风,打造了独具当地特色的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极大推动了乡村风貌治理,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乡人大代表黄飞特说,“天等县与我们乡相邻,发展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群众基础,无论是肉牛产业发展,还是立屯群众凿山开洞,群众参与的力度十分大,要善于引导群众投入到我们发展工作中。”

县人大代表许桂红表示,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农村,需要夯实文化阵地建设、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自然资源,提高文化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思想认识,推动文化与自然融合发展,从外到内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都结乡人大主席韦传辉认为,自脱贫攻坚以来,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给帮扶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高群众内生动力,要求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多些耐心和责任,主动了解群众需求,做好引导工作,帮助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观念。要学习“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对一些不愿意改变现状的困难群众,千方百计进行精神帮扶,如,组织他们参与各种技能培训,边干边学边增强信心,手握勤劳钥匙,才能打开致富大门。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李慧婷 李春桃 黄芳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