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罗宁 通讯员 韦祖乐 潘舒琳)近日,记者走进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龙桂村的田间阡陌,看到玉米制种的种子已破土出苗,里当瑶族乡的人大代表蹲在田边仔细观察幼苗生长情况。“老荣,赶快来看一下,你这里种植的玉米苗,株距好像不太符合技术要求。”里当瑶族乡人大代表、副乡长黄道喜对种植户说道。
乡人大代表、副乡长、驻村工作队长黄道喜(右四)和技术员向种植户传授玉米制种种植技术 蒙桂陆 摄
据悉,随着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生成,广西进入强降雨时段,大石山区东部的瑶乡村民盼望已久的雨季终于来临。为抢抓夏收复种黄金时间节点,里当瑶族乡人大化身“田保姆”,按照“以秋补夏,以小秋补大秋,以复种补全年”的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思路,依托有限的农业资源,通过代表入户宣传、引进制种玉米,全力动员群众种植制种玉米,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由于里当瑶族乡土地贫瘠,耕地零星分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7亩且全部为旱地,全乡没有任何地表水源和水井。自然条件恶劣、农户种植技术水平不成熟,加上群众对新品种缺乏信心,导致农产基础十分薄弱。为有效破解山区产业发展基础弱、群众增收难的瓶颈,里当瑶族乡各级人大代表发挥自身优势,邀请农业专家考察制种试点种植条件,走村串户收集民意,选择在龙桂村开展玉米制种试点工作。通过宣传授技,目前共有50余户群众参与玉米制种,种植面积达40多亩。
“老黄经常带技术员到田里来指导我们种植户,传授怎么种植才能有所收成,从制种地块的选择到开坑播种,每个环节都亲自把关。这个制种玉米要有约60公分行距、45公分株距的间隔,保证一行父本,五行母本,最后盖土5-6公分。”龙桂村民蒙卫农说道。蒙卫农所说的老黄,是里当瑶族乡人大代表、副乡长、驻龙桂村工作队队长黄道喜。该乡的各级人大代表发挥连心桥优势,一头连着农业专家,一头连着制种农户,为玉米制种赋能添力。从入户动员到农耕一线,通过走访群众,参与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多渠道倾听群众心声,先后收集汇总群众关于“玉米制种”建议意见共6条,截至目前,这些建议意见已经全部办结。
重整田畴织锦绣,润泽沃土惠民生。下一步,里当瑶族乡人大将持续发挥代表履职作用,既“督”又“战”,既“说”又“做”,既“干”又“帮”,紧盯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做好山区农业生产“加法”。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